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鹰形目 > 鹰科 > 冠兀鹫属 > 斗篷兀鹫
斗篷兀鹫

斗篷兀鹫

英文名:Hooded Vulture

学名:Necrosyrtes monachus

【简介】
斗篷兀鹫,又称头巾兀鹫,是一种小型的、棕色为主的兀鹫。因其头部呈现出包裹状的白色绒毛,如同戴上奶油色头巾的模样而得名。该鸟类主要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广泛分布。

【外形特征】
斗篷兀鹫体型较小,体长约为54至56厘米,体重为1500至2600克,翼展可达150至180厘米。拥有细长黑色的喙,蓝色的眼环,脸部和颈部有绒毛覆盖。成鸟的皮质呈淡灰色至淡蓝色。飞行时,其形状圆润的尾部和闪亮的飞羽尤为突出。

【生活习性】
斗篷兀鹫广泛栖息于开阔地带、森林边缘和城镇,偏爱开放的林地、灌木草原,有时也会出现在沙漠和沿海地区。它们以腐肉以及小型昆虫(如白蚁)为主食。此外,还会在人类居住地寻找残余食物。一般在清晨开始活动,比其他大型兀鹫更早,但较小的体型导致其经常难以与更大型的兀鹫竞争。

【鸣叫特征】
该鸟种通常保持沉默,但在筑巢和进食过程中会发出尖细的嘶鸣声、短促的吠叫声与嘁嘁喳喳的声音。

【繁殖习性】
斗篷兀鹫全年分散繁殖,特别集中在西非和肯尼亚。每窝产一枚卵,孵化期为46至54天,雏鸟在80至130天内离巢。由父母轮流照顾,直到第一次飞行三个月后结束育雏行为。

【外型辨识】
斗篷兀鹫广泛分布于非洲次撒哈拉地区,主要集中在从西非的塞内加尔,到毛里塔尼亚东部,南部通过尼日尔和乍得,达至苏丹南部、埃塞俄比亚,西翼之地延伸至索马里。它们向南蔓延到纳米比亚北部、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直至南非东北部。

【物种区别】
斗篷兀鹫的喙细长而更为弯曲,同时,区别于刚羽化的白兀鹫幼鸟,斗篷兀鹫的头部覆盖有绒毛而非轮廓羽毛。尾巴也圆润非尖细。

【保护状况】
尽管在部分地区数量相对稳定,在更广泛的地域范围内,斗篷兀鹫面临数量急剧下降的局面。这种下降趋势主要归咎于毒杀野禽行为、非法贸易、对野生动物的直接迫害以及栖息地的不断丧失。(IUCN红色名录评等:“极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