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腰摄蜜鸟
英文名:Black-breasted Myzomela
学名:Myzomela vulnerata
【简介】
红腰摄蜜鸟(学名:Myzomela vulnerata)属于吸蜜鸟科摄蜜鸟属,是雀形目一类独特的小型鸟类。其最明显的特征是黑色、白色和红色的相配羽毛,使其在特定分布区域中容易辨认。
【外形特征】
红腰摄蜜鸟体长约10.5厘米。该种具有宽阔的黑色面罩,覆盖其眼下方、颊部、颈侧以及黑色胸带区域。黑色面罩将鲜红色的顶冠和喉部斑块与胸部隔开,而臀部和上尾覆羽呈现同样鲜艳的红色。上翼部分为黑色,带有灰色的边线,呈现出一种隐蔽的浅色面板。下体从黑色胸带下方开始,从白色到灰白色不等。雄鸟和雌鸟外表相近,但雄鸟体型略大。雌鸟的黑色部分较暗,缺乏光泽;幼鸟的黑色部分则呈现灰色色调。
【生活习性】
红腰摄蜜鸟主要栖息于低地和山麓的次生季风林和灌木丛中,偶尔也会在原始森林中出现。其活动高度从海平面至海拔1300米不等。红腰摄蜜鸟主要以花蜜为食,同时也捕食昆虫,活动范围一般为树冠层至中层。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活跃但相对隐蔽。
【鸣叫特征】
这种鸟发出轻柔且尖锐的单音节叫声,如"sit-sit-sit-…",音符之间大约相隔一秒钟,也常发出更复杂的一系列音节“tipa-tipa-tia-tipa-…”这样的高音调重复音节。
【繁殖习性】
观察记录显示,雌鸟在12月初携带食物,5月可见亚成体或幼鸟,这表明繁殖季节可能发生在3月至4月和11月。但具体繁殖习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外型辨识】
红腰摄蜜鸟最明显的特征是黑色、白色和红色的相配羽毛,使其在特定分布区域中容易辨认。体长约10.5厘米,具有宽阔的黑色面罩,覆盖其眼下方、颊部、颈侧以及黑色胸带区域。黑色面罩将鲜红色的顶冠和喉部斑块与胸部隔开,而臀部和上尾覆羽呈现同样鲜艳的红色。
【保护状况】
IUCN将红腰摄蜜鸟列为“无危”(LC),根据在帝汶和Wetar EBA中的数量,表明红腰摄蜜鸟数量适中,局部地区常见。但因其地理分布的限制,确保保护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
【地理分布】
红腰摄蜜鸟仅分布于帝汶岛(即小巽他群岛东部的岛屿),属于广泛址指华莱士区的澳洲鸟类,包括华莱士线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岛屿,如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和东帝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