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喀摄蜜鸟
英文名:New Caledonian Myzomela
学名:Myzomela caledonica
【简介】
学名:Myzomela caledonica
英文名:New Caledonian Myzomela
分类信息:雀形目(Passeriformes)、吸蜜鸟科(Meliphagidae)、摄蜜鸟属(Myzomela)
【地理分布】
新喀摄蜜鸟分布于太平洋岛屿,主要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的Grande Terre和Ile des Pins。这里包括湿润森林、高山矮林、niaouli(Melaleuca leucadendron)草原森林,以及改造生境如森林边缘、种植园和花园等。
【外形特征】
体长约10至12厘米。雄鸟头部、胸部及中央上身鲜红,具有黑色眼环,肩部和背部具有黑色斑点,上翼黑色边缘有灰白至橄榄灰色。腰部白色。雌鸟较小,头部和颈部呈棕灰色,下巴和喉部淡灰色,额头、耳羽、脸颊和下巴略带红褐色调,上体基本为棕灰色,下体浅棕色,腹部逐渐变白。幼鸟类似雌鸟,但上体更暖黄棕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边缘偏黄。
【鸣叫特征】
雄鸟鸣唱为一系列快速而干涩的短音,如‘tchu-tchu—tchu-tchu—tchu-tchu…’或‘tch-tchwy-tchwy’。联络叫声为尖锐、清脆的一声‘tsip’。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新喀里多尼亚湿润森林、高山矮林和niaouli草原森林以及山毛榉等繁殖生境之中,也适应种植园和花园等次生环境。摄蜜鸟以花蜜为主食,同时捕食小型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它们在各种开花树木间觅食,包括niaouli树。
【繁殖习性】
新喀摄蜜鸟的繁殖期一般在11月至1月之间。它们筑建小巧的杯状巢,由细枝、根须等植物材料构成,直径约4.5至5厘米,常以蜘蛛网加固。每窝产2枚蛋,双亲共同参与孵化与抚育雏鸟,但具体的孵化及育雏周期尚不清楚。
【外型辨识】
新喀摄蜜鸟体型较小,区别于新喀里多尼亚其他吸蜜鸟属的成员。雄鸟鲜艳的红黑白色彩对比强烈,雌鸟则较为朴素。
【保护状况】
IUCN将其评级为“无危”(LC),尽管分布范围有限,但它们在所在地广泛存在。在全球范围内,其数量估计不确定,但据描述在所在区域内普遍常见或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