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钩嘴鵙科 > 克氏须鹛属 > 克氏须鹛
克氏须鹛

克氏须鹛

英文名:Crossley's Vanga

学名:Mystacornis crossleyi

【简介】
克氏须鹛(英文名:Crossley's Vanga,学名:Mystacornis crossleyi)是一种生活在非洲马达加斯加东部的珍稀鸟类,属雀形目钩嘴鵙科。体长约15-16厘米,体重介于21-28.5克之间。它们独特的特征是橄榄灰色的长而微弯的喙,非常显眼,这是它们在森林环境中捕猎昆虫的关键武器。

【外形特征】
雌雄克氏须鹛在体型和颜色上颇为相似。雄性头顶橄榄绿带蓝灰色,侧面和颈背蓝灰色明亮,上身橄榄绿色,翅膀带有淡橄榄褐色斑块,尾羽稍带红褐色,其脸周为黑色,上下眼圈处白色。雌性头顶及上层颜色较为接近,但尾部红褐色较淡,下颚至中腹呈白色,胸部稍带灰色。

【生活习性】
克氏须鹛偏好栖息于马达加斯加东部原始的常绿阔叶林及被砍伐后重新生长的番石榴林,活动范围从海平面直伸至1800米海拔之间。它们几乎完全靠地面活动,以探查落叶层中的昆虫为食,如蜘蛛、蟑螂、蠼螋、真蝽、蚱蜢和蚂蚁等。

【鸣叫特征】
克氏须鹛的鸣叫声是其通讯的主要手段之一。初始的高音“wee wee”声,紧接着悠长而哀婉的高哨声“tweeeeeee”或“tsiiiiioeeee”,最后以刺耳的“tsishrrr”结束。此外,此类鸟亦能发出连续的单音哨声“tooee tooee tooee”,有时音调逐渐升高。当遇到危险或警告同伴时,可能产生极高的“peeeer”和响亮的咔嚓声。

【繁殖习性】
克氏须鹛的繁殖期大约在每年8月至11月。雄性会筑建小巧的浅杯形巢,由枝条和细根等材料构成,筑巢地点通常位于1.5米高的树或密集植被中的隐秘位置。一窝一般产卵2-3颗,孵化期间双亲共同照顾。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克氏须鹛被列为无危物种(LC),但其生存环境仍需密切关注,防止环境破坏等因素导致其保护状况发生变化。

【地理分布】
克氏须鹛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的西北部和东部,生活在原始常绿阔叶林区域,海拔范围从海平面至18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