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翅蚁鸟
英文名:Wing-banded Antbird
学名:Myrmornis torquata
【简介】
斑翅蚁鸟(学名:Myrmornis torquata)隶属于雀形目蚁鸟科,是一种体长约14.5至15.5厘米、重约40至50克的小型鸟类。
【外形特征】
雄鸟头部和颈侧有黑白相间的斑纹,蓝灰色眼周,红棕色冠部和胸前。背部灰棕色边缘带有红棕色,臀部灰褐色呈锈红色尖端。翅膀主要为黑色,带有明显的淡肉桂色翼带,尾部也呈锈褐色,尖端深棕色。雌鸟羽毛较为淡色,上胸为肉桂色。成年斑翅蚁鸟均具有广布在颊部和颈侧的鳞片状图案,幼鸟全身为巧克力棕色,背部和尾部更淡,呈现灰棕色。
【生活习性】
该物种主要栖息于低地中、湿润的常绿森林及山脚林区,偏好在林下层开阔处活动,尤其偏爱含有丰富树苗和发达落叶层的区域。主要以各类昆虫、节肢动物和偶尔的软体动物为食。该鸟通常个体行动或成对活动,在地面觅食时采取小心翼翼的方式翻动树叶寻找猎物,较少参与混种群队。
【鸣叫特征】
斑翅蚁鸟的鸣叫特征主要表现为连续的、升调且带有泛音的"weew"音符,整个连续鸣叫持续大约5.7秒,逐渐加速。此外,它们还被记录有过长的频率调制声音,声音逐渐变低。
【繁殖习性】
10月是斑翅蚁鸟在巴拿马的主要繁殖季节,在哥伦比亚西北部,繁殖活动可在3月至4月间观察到。其巢呈浅杯状,由根茎构成,悬挂于地1.6米左右。雌鸟通常每窝产一枚蛋。在法属圭亚那,幼鸟在还不能飞行前被父母照顾,随后六天后学会短距离飞行。
【外型辨识】
斑翅蚁鸟与M. t. stictoptera相类似,具有更深的肉桂色调翼带,雌鸟胸部则有更多的深沉肉桂色,这些羽毛特征仅限于面部区域。这也为这类鸟种的辨识提供了显著特征。
【保护状况】
全球层面上,该物种并不被视为受威胁物种,但因其分布零散及其群体稀少,IUCN将其归类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斑翅蚁鸟分布区域包括中美洲的尼加拉瓜东南部、巴拿马东部、哥伦比亚西北部,以及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南部、厄瓜多尔东北部、秘鲁北部、委内瑞拉东南部、圭亚那地区及巴西亚马逊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