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冠蚁鸟
英文名:White-lined Antbird
学名:Myrmoborus lophotes
【简介】
棕冠蚁鸟(学名:Myrmoborus lophotes),属于雀形目蚁鸟科白眉蚁鸟属,是一种居住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西南部的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玻利维亚、巴西和秘鲁地区的森林中,尤喜竹林的边缘地带。
【外形特征】
这种鸟类体长约为14至14.5厘米,体重在28至31克之间。雄鸟为黑灰色,头部和前胸颜色最深,两侧渐次变淡;肩部白色,外侧初级飞羽边缘及翼的翼覆羽尖端也呈明亮的白色,翼下覆羽同样为白色。相比而言,雌鸟上身呈红棕色,下体则为奶油白色,两色较为分明,头部侧面和喉部带有灰色,胸部勾勒出一抹橄榄肉桂色,而翼下覆羽依然为白色。两者都有红色的眼睛。
【生活习性】
它们活动在常绿森林的低层及河边区域,常在Guadua竹林中出没,也偶见于其他密集的生境如甘蔗丛、Heliconia灌木林等。它们的海拔分布通常低于750米,某些地点可以达到1450米。基于它们的生理特点以及食物需求,这种鸟类以昆虫特别是鳞翅目幼虫和昆虫卵囊为食, 有时也以蜘蛛为食。通常,它们采取单独或家庭群的形式活动,并能在树干低部分搜寻食物,偶尔也会高至8米进行鸣叫。
【鸣叫特征】
棕冠蚁鸟的鸣叫声复杂,通常由一系列加速下降的哨音组成,其中第一个音与其他音之间有明显停顿,即有如 "TEW… tew, tew, tew, tewtutututu" 这样连续的音节群。
【繁殖习性】
关于棕冠蚁鸟的繁殖细节暂未明确,这是一个有待探索的研究领域。
【外型辨识】
这种物种此前曾归类于Percnostola属,但依据2013年的遗传学研究,现已证实它属于Myrmoborus属。其显著的特点是两性在颜色上的明显差异和对竹林等特定生境的偏好。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2009年的评估,棕冠蚁鸟被列为无危物种(LC)。然而,由于其分散的地理分布,它属于一类有限地理范围内的物种,主要存在的保护地包括秘鲁的Manu国家公园和生物圈保护区及Tambopata-Candamo留区、玻利维亚的Madidi国家公园,以及巴西的Serra do Divisor国家公园等。这些区域的持续保护有助于维持和增加该物种的种群数量。
【地理分布】
棕冠蚁鸟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西南部,即玻利维亚、巴西以及秘鲁之地,同时亦呈现出局限于特定栖息条件的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