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洲啸鸫
英文名:Bornean Whistling Thrush
学名:Myophonus borneensis
【简介】
婆罗洲啸鸫(Bornean Whistling Thrush,学名:Myophonus borneensis)是雀形目鹟科啸鸫属的一种较大体型的鸟类。主要分布于婆罗洲的高地,特别是沿线岩石溪流和山涧的地带。
【外形特征】
婆罗洲啸鸫体长约为25至26厘米。雄性通常展现出亮丽的蓝黑色羽毛,前额头被微弱的蓝色带纹装饰,喉咙和胸部带有光明的蓝色光泽。翅膀黑色,而肩部可能带有一些不太显眼的淡蓝色斑点。下腹部区域多为深棕色,喙和腿为黑色而脚掌为黄色。雌鸟则为全身深褐色,有时在肩部长有隐约紫色或淡蓝色的斑纹。幼鸟的头部和颈部会散布着小白点,腹部区域则更满布大的白色条纹。
【生活习性】
它们主要活动于亚高山森林中的地面及低层,并偏好于岩石溪流边缘的大石块处觅食,多在阴暗的峡谷区域出没。在海拔1000至2200米处常见,但在某些石灰岩地区甚至可于海平面及其附近的高至2750米的范围间分布。这些鸟类全年都栖息在那里,不进行迁徙活动,以大型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主食,包括蚯蚓、蟋蟀、甲虫、蜗牛、鼠妇和青蛙,同时也吃浆果。它们通常能在落叶堆中寻找食物,并偶尔会攀附在靠近地面的树干上。
【鸣叫特征】
婆罗洲啸鸫以其高亢的鸣叫声著称,通常会发出“shreeee”的尖锐哨声和一种较为柔和的嗓声。
【繁殖习性】
该物种在1月至2月、4月甚至11月份都有繁殖行为的记录。它们通常将巢穴建在岩石缝隙或者靠近流水的石洞前。每次产卵数量为两枚,并且蛋壳为奶油色上带有红斑点。从孵化到雏鸟完全离开巢穴,总的繁殖周期约为24天,其中孵化期约为18天。
【外型辨识】
婆罗洲啸鸫中,公鸟和母鸟之间的颜色差异非常明显,公鸟展示出来的光泽是蓝色黑漆的,而母鸟的颜色则表现为黑褐色,而且它们的独特鸣叫声在啸鸫中比较独特和尖锐。
【保护状况】
婆罗洲啸鸫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但它们正受到气候变化特别是干旱的潜在威胁。
【地理分布】
鸟种分布在婆罗洲的基纳巴卢山至门亚帕山之间,向南延伸至特戈拉山。在基纳巴卢国家公园和木鲁国家公园地区也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