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霸鹟科 > 短嘴霸鹟属 > 灰顶短嘴霸鹟
灰顶短嘴霸鹟

灰顶短嘴霸鹟

英文名:Grey-capped Flycatcher

学名:Myiozetetes granadensis

【简介】
灰顶短嘴霸鹟是一种中型鸟类,属于雀形目霸鹟科短嘴霸鹟属。该物种以其明显的黄色腹部和灰色、较柔和的头部特征著称,同时具有白色的喉部和额头。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西部。

【外形特征】
体长:16.5至18厘米
体重:26至30克
灰顶短嘴霸鹟的头部和上体呈现橄榄棕色,而尾巴和翅膀则泛出棕色并带有微弱的红褐色边缘。腹部颜色明亮,呈现黄色而喉部白色。年轻个体缺失红色冠纹,并且翅膀及尾部边缘显得稍微品红。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叫声包括尖锐的鼻音“kip”,以及黎明时发出连续的“kip, kip, kip, k’beer”。

【生活习性】
灰顶短嘴霸鹟常在有树木的开放地带活动,包括种植园和牧场等。它们尤其偏好次生林、森林边缘以及含树之花园。除了飞行中的昆虫,它们也会悬停在空中捕捉小型果实。这种鸟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

【繁殖习性】
灰顶短嘴霸鹟的繁殖期为2月至6月。雌鸟会利用灌木丛、树干、甚至是建筑物在接近蜂巢、黄蜂巢或成群霸鹟巢穴的地方建立大型、屋顶式的巢。这些巢用茎秆和稻草筑成,并且通常会产下2至4枚有棕红色或紫罗兰色斑点的淡色蛋。

【外型辨识】
灰顶短嘴霸鹟与社会霸鹟在外观上存在一定相似,但社会霸鹟头部有更为明显的黑白条纹,体型也相对较小,而且喙也略短。

【保护状况】
灰顶短嘴霸鹟被IUCN红皮书列为低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及南美洲西半部分,覆盖的地理位置包括洪都拉斯至厄瓜多尔西部及西亚马逊雨林区域。此外,也可在包括洪都拉斯、布拉札和哥伦比亚在内的中美洲国家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