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腰王森莺
英文名:Buff-rumped Warbler
学名:Myiothlypis fulvicauda
【简介】
黄腰王森莺(学名:Myiothlypis fulvicauda),又称Buff-rumped Warbler,是一种雀形目森莺科的鸟类,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及南美洲西部的亚马逊地区。该物种多栖息于森林地带,通常接近水源,高度可达1500米。
【外形特征】
黄腰王森莺体长约13.5厘米,体重约14.9克。主要特征为:头部呈板岩灰色,颈部和耳羽为橄榄灰色,眉纹黄色,眼纹深黑色,脸颊淡橄榄灰色带黄色。上体呈灰橄榄色,下臀和尾基部呈醒目的黄褐色,尾端深橄榄棕色。喉部和下体白色,腹部微微泛黄色。虹膜深色,喙黑色,腿呈淡黄粉色。幼鸟体色偏深棕色,胸部有橄榄色斑点,翼上有模糊的条纹,与成鸟相似;胸腹部淡黄色,喙大部分为淡灰色。各亚种之间存在颜色上的细微差异。
【生活习性】
黄腰王森莺常栖息于森林中靠近水源的位置,例如溪流边缘及湿润地带。它以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为主要食物,通过跳跃或行走的方式在地面或倒木上觅食。经常在沿溪流和森林湿润地面区域活动,偶尔进行短暂的扑食飞行。雨季时,该物种常在小径上积水点附近觅食。
【鸣叫特征】
其鸣叫特征由一系列快速连续的清脆音组成,强度逐渐加大。常见的一系列相对响亮的“chew”叫声,以及“tschick”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哥斯达黎加为4月至8月,而在哥伦比亚约为2月到8月。巢穴是由两性共同建造的大型圆顶尖巢,侧面开口,位于溪流或路径旁的斜坡上。巢穴内部用柔软物质铺垫。每窝产卵数通常为2枚,孵化期约16-17天,偶尔长达19天,雏鸟期约为13-14天。
【外型辨识】
黄腰王森莺独特之处在于其臀部及尾基部的黄褐色特征。亚种间可能存在头部、背部颜色的亮度及下体色调差异。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标准,黄腰王森莺被列为无危(LC)种。
【地理分布】
该物种分布于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和南美洲北部的玻利维亚,以及位于加勒比地区的安的列斯群岛,同时在西亚马逊地区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