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大嘴霸鹟
英文名:Streaked Flycatcher
学名:Myiodynastes maculatus
【简介】
纹大嘴霸鹟(英文名:Streaked Flycatcher,学名:Myiodynastes maculatus)是雀形目霸鹟科大嘴霸鹟属的一员。体型较大,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到南美洲,具体覆盖范围从墨西哥东部延伸至阿根廷。
【外形特征】
纹大嘴霸鹟头部为棕色,头顶有一片隐蔽的黄色斑块,上体披覆棕色且带有深棕色条纹,翅膀边缘则呈现红褐色和白色,臀部边缘宽阔而栗色;下体为淡黄白色,胸部、两胁及肛周带有深色条纹。成鸟和初生幼鸟相仿,但幼鸟黑色部分为棕色,且缺乏黄色顶冠。喙部粗壮,基部下颌呈粉色。
【鸣叫特征】
该物种叫声嘈杂,主要表现为“sqEEE-zip”的声音形式。
【生活习性】
偏好在森林及林地边缘活动,尤其喜欢在高大的树木种植园内生存。这些细长体型的鸟类主要在树冠的中上层活动,捕食大型昆虫(如蝉、蝗虫和甲虫)以及其他猎物,例如蜥蜴和浆果。它们通过监视高处,并迅速飞扑捕捉猎物。到了冬季,部分南迁鸟群摄入大量的果实以补充食物来源。
【繁殖习性】
纹大嘴霸鹟通常会利用准备好的树洞或凤梨科植物的中心筑巢。巢主要由树枝和草构成,雌鸟不仅负责巢的构建工作,同时也是孵化2到3枚乳白色带红褐色斑点蛋的主要角色,蛋的孵化期大约为16至17天。雏鸟由双亲共同培育,通常在18至21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与体型相似的黄腹大嘴霸鹟相比,纹大嘴霸鹟的喙更粗、腹部颜色更浅,下颌基部呈粉色,且超眉线为奶油色。
【物种区别】
与体型相似的黄腹大嘴霸鹟相比,纹大嘴霸鹟具有更粗大的喙和淡黄色的腹部。此外,它们的上体有明显的条纹,头顶和尾部呈肉桂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纹大嘴霸鹟的保护状况被评定为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纹大嘴霸鹟广泛分布于北美和中美洲以及南美洲,即包括美国、加拿大、百慕大群岛在内的北美洲广阔区域,到委内瑞拉、圭亚那及乌拉圭在内的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