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大嘴霸鹟
英文名:Sulphur-bellied Flycatcher
学名:Myiodynastes luteiventris
【简介】
黄腹大嘴霸鹟(学名:Myiodynastes luteiventris),是一种分布在北美东南部至哥斯达黎加以及南美洲亚马逊东部地区的大型霸鹟科鸟类。该物种在冬季迁徙至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地区过冬,夏季繁殖于北美洲西南部地区。
【外形特征】
黄腹大嘴霸鹟体型中等到大型,大约长18-20厘米,重45-49克。雄性和雌性在外形上无显著差别。它们的头部具有白色眉纹和髭纹、黑色的眼罩以及颊纹,下巴呈黑色或有时白色,喉咙白色,其他下体为硫磺黄色,带有深色粗条纹。整体背部为灰绿色带深色条纹和斑点,尾部红褐色,中心带有暗色条纹。翅膀呈深棕色,边缘稍带白色或淡棕色。喙宽且结实,呈黑色,有的下颌基部带有淡色区域。
【生活习性】
黄腹大嘴霸鹟偏好栖息于海拔较低的热带草原、常绿森林、河流、棕榈林、白沙林和矮树丛边缘等开阔区域。这些鸟类主要以捕食飞行昆虫为生,但偶尔也会食用一些浆果和种子。它们通常在较高枝干上伸展身体,然后敏捷飞出捕食空中的猎物。繁殖期时,鸭嘴霸鹟会选择梧桐树的树洞或旧啄木鸟洞筑造杯状巢。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叫声独特,有玩具般的嘶鸣声,例如“weel-yum weel-yum”或“squeez-ya”。这种声带活动仅在繁殖季节显现,在从南向北迁徙时最为常见。
【繁殖习性】
黄腹大嘴霸鹟于夏季雨后进入繁殖期,在繁殖期间会加大警戒并在唤雌的范围加强时刻发出叫声。苗鸟出生后,母鸟负责孵化蛋,公鸟主要抢筑巢和看护领地。
【保护状况】
黄腹大嘴霸鹟目前的保护级别为IUCN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黄腹大嘴霸鹟的繁殖区覆盖从美国西南部到哥斯达黎加的广阔区域,而非繁殖区则主要集中在南美洲亚马逊东部地区。该物种的地理分布体现了其对特定环境条件的高度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