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森莺科 > 鸲莺属 > 白额鸲莺
白额鸲莺

白额鸲莺

英文名:White-fronted Whitestart

学名:Myioborus albifrons

【简介】
白额鸲莺(英文名:White-fronted Whitestart,学名:Myioborus albifrons),是雀形目森莺科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于委内瑞拉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区域。

【外形特征】
白额鸲莺具有独特的外部特征,包括白色的额头和眼环,形成“眼镜”状的外观。成鸟拥有黑色的冠部,中央有一条锈色的狭窄斑带,两侧呈灰色,前额和眉纹呈现白色,眼环明显。背部呈灰色,尾羽黑色,侧面有大面积的白色。喉咙和腹部呈现黄色,尾下覆羽为白色。雌鸟和雄鸟外形相似,有时雌鸟的眼环较小,但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幼鸟的头部和上体呈橄榄灰色,下体为淡灰黄色,腹部更黄,尾下覆羽接近白色。

【鸣叫特征】
白额鸲莺的鸣叫声由一系列高音的颤音组成,更为复杂和悦耳,类似于“tcheet-tcheet-tcheet-tcheet”声。叫声通常尖锐而清晰,发出类似于“tsip”的声音。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栖息在安第斯山脉的山地森林及其边缘地带,偶尔也见于海拔较高的地带。它们多在树线附近的精灵森林中栖息,海拔高度在2200至3200米之间,有时甚至可达到4000米。白额鸲莺主要以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为食,喜欢在树冠层高处活动,通过啄食和捕食飞翔中的猎物。为了驱赶可能潜伏的猎物,它们经常摆出垂翅姿态,展示尾部侧面的白色部分。它们通常成对或与其他类似物种的小型群体一起觅食。

【繁殖习性】
最近观察到的雏鸟离开巢穴的时间是在六月,进一步的繁殖细节仍有待观察。

【外型辨识】
该物种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宽大的白色眼环和更鲜艳的锈色冠部,与Slate-throated Redstart相比更加明显。

【保护状况】
白额鸲莺目前被IUCN列为近危(NT)物种。

【地理分布】
白额鸲莺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其分布面积主要集中在委内瑞拉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