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王鹟科 > 阔嘴鹟属 > 辉阔嘴鹟
辉阔嘴鹟

辉阔嘴鹟

英文名:Shining Flycatcher

学名:Myiagra alecto

【简介】
辉阔嘴鹟(学名:Myiagra alecto),属于雀形目王鹟科阔嘴鹟属鸟类。它们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华莱士区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摩鹿加群岛、俾斯麦群岛和澳大利亚北部与东部等地。

【外形特征】
雄鸟全身呈现出蓝黑色的光泽,雌鸟则上部为深栗色,下部白色,头顶和面部为黑色。雄鸟的眼睛为深棕色,喙为蓝色带灰,有时尖端呈黑色,口部为橙红色,腿为暗灰至黑色。雌鸟上体为蓝黑色,并带有栗色,翼尖偏深,下体白色,头部和脸为黑色。幼鸟与雌鸟类似,但侧胸、腹侧及腹部可能带有锈色。各亚种在体型和雌鸟羽毛颜色上有细微差异。

【鸣叫特征】
辉阔嘴鹟的鸣声清晰响亮,发出类似“towhit-too-towhit”的哨音。在澳大利亚,它的鸣声为单调而响亮的“teuee teuee teuee teuee teuee”,有时伴随着粗糙刺耳的“chee whit chee”声,接着是一串类似撕裂般的“tshhertsher”的声音。在新几内亚,其叫声常被描述为拉长音调、粗犷的嘶哑声。

【生活习性】
这种鸟种主要栖息于热带低地和湿地环境,包括红树林和季雨林。它们以昆虫为主食,偶尔捕食果实、小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常在植被茂密区域的中间或较低层次范围内行动,喜欢在潮水线附近觅食,频繁拖动尾巴和翅膀,以干扰和捕获猎物。十分活跃,并且经常鸣叫。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为8月到翌年4月,辉阔嘴鹟的巢是一个深且紧密的杯状结构,由各种树皮、纤维、苔藓、根须和小枝条建成,用蜘蛛网粘合并用树皮碎片和苔藓装饰。巢通常位于水平的小树枝或藤蔓上,常接近水线。每窝平均产2-3枚卵,蛋壳呈现为白色,并带有蓝绿色或蓝色的微弱色调,以及橄榄褐到暗灰的斑点或斑块,巢内尺寸约为20.8×15.2毫米。孵化期约12天,由双亲共同孵化和育雏。这种鸟可能成为灌丛杜鹃的寄主。

【外型辨识】
共有8个公认的辉阔嘴鹟亚种。这些亚种之间的命名及分类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变异。总的来说,通过蓝黑色光泽雄鸟和栗色雌鸟的显著外观区别,辉阔嘴鹟相对容易与其他种类(例如大阔嘴鹟和小阔嘴鹟)区分。

【保护状况】
全球询名者组织(IUCN)将其列为“无危”物种(LC),尽管面临环境威胁,但这一物种因其分布广泛而相对稳定。

【地理分布】
辉阔嘴鹟广泛分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及热带岛屿。在新几内亚,它们主要栖息于150米以下的低海拔区域,局部在其山区可达1280米。此外,在俾斯麦群岛中,这些鸟种最高出没位置是低地和山地森林的720米高地。在卡卡岛,它的分布已经达到1220米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