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鹳
英文名:Painted Stork
学名:Mycteria leucocephala
【简介】
彩鹳,又名白头鹮鹳,是鹳形目鹳科鹮鹳属的大型涉禽。学名Mycteria leucocephala,拉丁文意为“白头”。通常寿命可达28年以上,成年个体的体长为93-102厘米,体重在2-3.5千克之间。
【外形特征】
彩鹳的羽毛主要为白色,其特殊标志是翅膀上的黑色条纹和绚烂的粉红色三级飞羽。头部裸露部分显示出鲜艳的橙红色至红色,脸部呈橙红色。长而弯曲的黄色喙是它显著的特征之一。成鸟背部可见明显的粉红色飞羽,胸部则有一条黑色的斑驳横纹。腿部为粉红色,且足部长。幼鸟的羽毛较为杂色和暗淡,嘴顶端通常为黄色,未具有的胸带。
【鸣叫特征】
彩鹳在繁殖季节会发出拉长而尖锐的叫声,并伴有低沉的哼声。它们进行展示时,会发出独特的“fizz”声音,并伴有啄嘴动作。此外,雏鸟在向父母索食时会发出非常鲜明的鸣叫。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各种湿地,包括湖泊、草地沼泽、河流及其岸边,偶尔也会踏足沿海湿地或盐田。当在水中移动时,它们通常以半开的喙从一侧到另一侧扫动,依靠触觉捕捉食物。在非繁殖季节,常见于淡水地区的觅食景观中,约每2-10只的群体会同时行动。彩鹳一般为非迁徙性鸟类,但某些区域可能会出现季节性的短距离迁移。
【外型辨识】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彩鹳受到人类活动威胁,包括栖息地毁坏、污染、非法狩猎等。因这些原因,保护其栖息地、监测繁殖种群和增强社区保护意识已成为重要的保护策略。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彩鹳处于LC(Least Concern,无危)级别;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
彩鹳广泛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在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南部、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中国南部等国家均有分布。然而,由于栖息地丧失和其他人类活动,彩鹳在中国可能已经灭绝。在泰国、老挝和越南的分布已经由于破坏而显著缩小。
20世纪后半叶在中国罕见记录到此鸟,但最近再次出现记录,如2008年在贵州草海自然保护区出现,随后在广东等地区有零星记录。2022年和2023年在广东的记录表明,彩鹳有复现中国境内的迹象,保护和观察行动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