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鹳形目 > 鹳科 > 鹮鹳属 > 白鹮鹳
白鹮鹳

白鹮鹳

英文名:Milky Stork

学名:Mycteria cinerea

【简介】
白鹮鹳(学名:Mycteria cinerea),又称Milky Stork,是一种鹳形目鹳科鹮鹳属的大型鸟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沿海红树林、沼泽、泥滩等生境中,包括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苏拉威西等地。因数量显著减少,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等级(EN)。此外,白鹮鹳除了栖息地的东南亚地区外,会在特定时期出现于越南和泰国,但数量稀少。

【外形特征】
白鹮鹳体型可达95-100厘米,拥有黄色喙和红色面部以及腿部。繁殖季节,其羽毛呈现奶油色,喙与腿部颜色鲜艳;非繁殖季节则面部皮肤加深,喙和腿部色泽变暗。幼鸟羽色较暗,并带有淡黄色的裸露部分。成年雄鸟通常比雌鸟稍大,喙也更为细长。

【生活习性】
白鹮鹳栖息于红树林和沼泽地带,它们主要在浅水中觅食,主食鱼类、蛇、蛙及其他小型水生动物。日均摄食量约为630克。迁徙行为尚不明,但大部分个体可能在非繁殖期局部迁移。

【鸣叫特征】
繁殖季节,成鸟会在巢附近发出"Fizz"似的声音,幼鸟在需要食物时会发出相似青蛙的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旱季,选择高6-12米的大树筑巢,每窝一般产卵1-4枚。雏鸟孵化后披覆白色绒羽,依靠亲鸟进行长时间的照顾和喂养。

【保护状况】
白鹮鹳的主要威胁来自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和贸易。为此,已展开栖息地保护、公众教育和栖息地恢复等相关工作。亦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CITES)。

【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