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翅拟蜡嘴雀
英文名:White-winged Grosbeak
学名:Mycerobas carnipes
【简介】
白斑翅拟蜡嘴雀(学名:Mycerobas carnipes),属于雀形目燕雀科拟蜡嘴雀属,是一种体型较大且头部长的鸟类,体长约为23厘米,嘴厚重。雄鸟的主要特征是上半身黑色、下半身黄色,雌鸟则头胸部为灰褐色。两性皆具白色及黄色斑块分布于翼部。冬季时,它们结群活动,常见于山地的针叶林和混交林,喜欢在海拔1900至3000米的区域繁殖,而非繁殖期栖息在1000至2400米的地带,有时甚至会降至1500米。
【外形特征】
雄鸟上半身呈漆黑,下半身呈深黄色,雌鸟头胸部则为灰褐色,身上杂有疏淡的黄色纵纹。两者翼部都配有一定的白色和黄色斑点,颇独特。幼鸟则比雌鸟更加棕色,并且嘴部有淡淡的白色斑点。
【鸣叫特征】
雄性鸣叫声带感粗糙,具有低沉的‘goink’声以及许多快速划过及有时刺耳的‘chet-et-et-et’声。雌鸟的鸣叫相似但稍显粗糙,常由‘chitititititit’音调逐渐结束,同时伴随有轻柔的‘shwenk’声或尖锐如‘wit’的叫声。
【生活习性】
夏季,白斑翅拟蜡嘴雀主要栖居在南部欧亚地区的冷杉树林及杜鹃花丛中。它们喜欢在森林树下及灌木林中度过繁殖季,即便在冬季,移往更南或更为低海拔地区时,它们也常与红腰朱雀等结伴觅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为每年的5月至9月。每对雌雄鸟为夫妻共同对,雌鸟负责筑巢和孵化卵。卵产于距离地面一至二十米的某树枝横杈上,每一繁殖季产出2至3枚卵。幼鸟两星期后孵化,再经过1至两周左右的育雏期后,幼鸟就能离巢。
【外型辨识】
与另一相似种类白点翅拟蜡嘴雀相比,该物种在胸部及背部分别显现黑色而非黄色,并且只带有少量白色点斑;与黄颈拟蜡嘴雀相比,这个物种的翼部显著带有白色斑点。
【保护状况】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IUCN Red List),该物种被列为无危 (LC) 类别。另外,白斑翅拟蜡嘴雀已被列为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内。
【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