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颈地霸鹟
英文名:Rufous-naped Ground Tyrant
学名:Muscisaxicola rufivertex
【简介】
棕颈地霸鹟属于雀形目霸鹟科地霸鹟属的一种鸟类。最显著的特征为棕颈部斑块,结合蓝灰色的羽毛,使其在南美洲成为一种独特的物种。
【外形特征】
总体上,棕颈地霸鹟的羽毛呈现蓝灰色。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棕颈斑块,在南部呈现锈色,在中部偏肉桂色,在北部最为深色。翅膀颜色略暗,且尾巴显得更深。头部和上身淡灰,下臀黑;翅膀为暗灰色,尾部深色外缘带白色;腹部淡灰,喉咙接近白色。喙长且细,向下稍微弯曲,黑色;腿脚呈现黑色。雌性和雄性外观相似,但幼鸟略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冠部斑块颜色较暗,翼覆羽边缘带肉桂色。
【鸣叫特征】
该鸟类的鸣叫声为一种清晰上扬但吸引人的‘weet’声,其中雄性在求偶展示时会发出细弱尖锐的‘twee-it’声。
【生活习性】
棕颈地霸鹟栖息于安第斯山脉的开阔地带,尤其偏好岩石露头的干燥且植被稀疏的区域。它们通常在2200至4500米的高海拔区域活动,在冬季可能降到300至1000米,主要分布在秘鲁西南部和智利北部。捕食主要以昆虫为主,常在地面捕食,亦会从地面或岩石突起处进行捕猎。它们通常独行,但在非繁殖期可能会形成小群体。
【鸣叫特征】
该鸟类的鸣叫声为一种清晰上扬但吸引人的‘weet’声,其中雄性在求偶展示时会发出细弱尖锐的‘twee-it’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为11月至次年的1月在阿根廷,9月在智利中部。这种鸟类筑巢于岩石的裂缝中,由植物材料编成一个小型的稻草杯状结构,内部装饰以羽毛和毛发。每次产卵三枚,具体孵化时间和离巢时间尚不清楚。
【外型辨识】
棕颈地霸鹟与同属其他品种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大,胸nut色冠斑更宽且更显眼,眉毛线窄且白色,尾羽边缘颜色轻微。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的判断,棕颈地霸鹟被列为无危。该物种分布广泛,占据着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等地区,并主要栖息于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