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鹡鸰
英文名:White-browed Wagtail
学名:Motacilla maderaspatensis
【简介】
大斑鹡鸰(学名:Motacilla maderaspatensis),又称白眉鹡鸰,属于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的鸟类。其显著特征是宽阔的白色眉纹、黑色上体和白色下体,是一种大型鹡鸰,常见于南亚地区,尤其喜欢栖息在各种水流平缓的小型水体附近。大斑鹡鸰已适应城市环境,在建筑物顶部的水箱旁也能找到它们的踪迹。种名maderaspatensis源于印度城市Madras(现Chennai)。
【外形特征】
大斑鹡鸰是较大的鹡鸰种类之一,长度约21厘米。雄性具有全黑的头部、背部及上尾,此外还有白色下体,以及明显的白色眉纹从喙基延伸至头后。其翅膀上的白色条纹在静止或飞行中尤为明显。雌性颜色较暗,而幼鸟黑色部分转变成灰褐色,下体呈脏白色,且眉纹略短。这些鸟类的虹膜为深棕色,喙和腿则为黑色。
【鸣叫特征】
大斑鹡鸰发出清脆高亢的混合哨音,飞行时发出响亮的三到四个音符的哨声和“psi-sit”的飞行叫声。
【生活习性】
大斑鹡鸰通常在平静的河溪、湖泊、灌溉水道甚至草坪这些地方活动。它们偏好那些有岩石和砾石浅滩的水域。该物种栖息于海平面至1500米的高度,主要区域不超过915米。在冬季,大斑鹡鸰和其他鹡鸰、燕类常混群在柽柳或芦苇丛中过夜。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为每年的3月至6月,偶尔会延续到9月至10月。一夫一妻制,具有明显的领地意识。大斑鹡鸰夫妇合作筑巢,使用根、草等材料构建巢穴,巢内铺垫羊毛或毛发。筑巢地点多选在河流的洞穴、墙面结构、桥梁、树干或岩石裂缝、河乌巢或其他植被丛中。每窝产卵3到5枚,通常为4枚卵,孵化和离巢时间未详细记录,由父母双方共同抚育幼鸟。
【外型辨识】
与白鹡鸰相比,大斑鹡鸰体型更庞大,不拥有额头的白色,雌鸟和幼鸟的特征也略有不同。在印度次大陆,可以通过特有的宽白眉纹、黑色和白色体色区识别大斑鹡鸰。
【保护状况】
大斑鹡鸰被IUCN评定为无危(Least Concern)。
【地理分布】
这一物种广泛分布在印度次大陆,从巴基斯坦北部向东延伸到喜马拉雅山麓,直至不丹、孟加拉国等地。印度南部山区分布最高可至2200米。在斯里兰卡,大斑鹡鸰是罕见的冬候鸟。
大斑鹡鸰既有野生分布也适应了城市环境,常见于住宅楼顶的水箱附近。其学名还可以为Motacilla madaraspatensis lapsus、Motacilla lugubris maderaspatensis、Motacilla picata和Motacilla maderaspat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