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鹡鸰
英文名:Grey Wagtail
学名:Motacilla cinerea
【简介】
灰鹡鸰(学名:Motacilla cinerea),又称黄腹灰鹡鸰、灰鹡鸰、马兰花儿,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这种中等体型(约19厘米)的灰鹡鸰以独特的灰色上体、鲜黄色下体以及延长的尾巴著称。
【外形特征】
灰鹡鸰具有灰色的头部和背部,亮黄色的腹部、臀部和尾尖,以及白色边缘的长尾羽。雄鸟在繁殖季节的喉部为黑色,雄性和雌性腹部均为鲜黄色,不过雌鸟繁殖期喉部通常为淡黄色并带有轻微的黑色斑点。亚成鸟相比成鸟,下体颜色偏白,腰带为黄色,腿较浅色。
【生活习性】
灰鹡鸰适应多种环境,尤其偏爱山涧溪流。它们常沿河流草地或人工溪流捕食,主要食物包括石蛾、石蝇、甲虫和蜘蛛等无脊椎昆虫。在繁殖期(3月至7月),常见于河岸土坑、建筑缝隙等多种自然与人造场所。其筑巢由雌雄亲鸟共同完成,多由枯草、棕榈叶、苔藓等材料构成,每窝产卵3至7枚,平均4至6枚;孵化期约为11至13天,雏鸟由双亲共同抚育,雏鸟出巢需时约11至13天。
【鸣叫特征】
灰鹡鸰的鸣叫声特征为高音程式重复音符,有颤音尾音。其飞行叫声为短促高音的“pseet”声。
【外型辨识】
灰鹡鸰因其丰富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农林益鸟的特性,使其种群数量较为普遍。灰鹡鸰和黄鹡鸰的区别在于前者腿更加肉红色。灰鹡鸰的长尾和飞行时可见的黄色腰部和白色尾侧易于辨识。
【保护状况】
灰鹡鸰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保护名录,全球种群数量稳定,仅在日本等少量地区受威胁。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灰鹡鸰属于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灰鹡鸰分布广泛,繁殖区包括欧亚大陆东部直至太平洋与印度洋沿岸,以及非洲北部和东部,非繁殖期间也见于东南亚多国。灰鹡鸰因其适应性强,种群数量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