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翅雪雀
英文名:White-winged Snowfinch
学名:Montifringilla nivalis
【简介】
白斑翅雪雀(学名:Montifringilla nivalis),属典型的高原鸟类,是雀形目雪雀科雪雀属的一员。
【外形特征】
- **体型大小与颜色特征**:身长可达142至169毫米,头部为蓝灰色或冬季略淡,上背为可可棕色,翅膀有宽大的白色斑块,尾部大部分为白色,中央羽为黑色。下身白色,胸部微见棕色。雄性和雌性的外观基本相同,但是雌鸟通常颜色更深且部分部分羽毛底色暗。
- **外型辨识**:头灰、颏黑,肩和背部呈现出丰富的褐色,翼端白色,尾巴的中央部分是黑色,其余白色并且在其边缘部分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形成了特别的黑白对比效果。
【生活习性】
喜欢栖息在高海拔且岩石裸露的区域,主要活动范围在2000至5300米之间,但也有可能在冬季被驱赶到较低的地区。它不惧靠近人类,偶而在滑雪区域周围可见它们觅食身影。食物来源主要依赖种子,但在夏季也会捕食昆虫等小型无脊椎生物。
【鸣叫特征】
其鸣唱节奏复杂多样,包括一系列颤音和啾啾声,伴随有些重复的元素,如 “sitticher sitticher”,飞行过程中也会发出‘pschieu’,‘pchie’以及更加柔和的‘pruuk’ 或 ‘kiek’ 声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主要集中在5至8月,每巢产出的蛋的数量大约是4至5个,由雌鸟独自孵化,时间约为12到14天。雏鸟出壳之后,由父母两只鸟共同照料和喂养,在离开巢穴之前还需要18到22天的喂养期。
【保护状况】
根据WWF和IUCN的最新评估,目前该物种受威胁等级被评估为无危,反映了相比其他物种更为稳定的族群趋势。
【地理分布】
几乎全年都生活在高海拔的山区,通常栖息于冰川融雪间的多岩山坡,也可见在其他类型极富有腐蚀性矿物或岩石裸露的山地。白斑翅雪雀分布于全球多个区域,尤其是在西班牙、法国、地中海地区、中东、中亚及中国西部均有它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