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拟鹑目 > 拟鹑科 > 本氏拟鹑属 > 本氏拟鹑
本氏拟鹑

本氏拟鹑

英文名:Subdesert Mesite

学名:Monias benschi

【简介】
本氏拟鹑(学名:Monias benschi),属拟鹑目拟鹑科,是一种独特的中型地面栖息鸟类。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西南部沿海的狭窄地带。

【外形特征】
本氏拟鹑体型中等,全长约32厘米。最突出的外观特征之一是其较长并略微弯曲的喙,腿相对其他Mesitornis属鸟类也更长。雄鸟毛色以灰褐色为主,下体带有黑色新月形斑点。雌鸟喉部和胸部则有较广泛的红褐色标记。其白色的眉纹前部带有一抹淡黄色,侧翼和下尾覆羽有时点缀着棕色和暗斑点。虹膜颜色因性别而异,雄鸟呈红色,雌鸟为橙色至棕色;喙基部呈现红色,腿和脚均为红色。幼鸟整体色调更暗,胸部带有暗色斑点,喙深灰色,腿和脚则呈粉色。

【鸣叫特征】
本氏拟鹑的鸣叫声高亢且明显,通常由多只鸟组成的合唱团发出。鸣叫开始时为一种快速的"tsik"声,随后转变为松散的颤音。

【生活习性】
本氏拟鹑栖息于马达加斯加西南部的刺状亚沙漠灌木丛中,植被高度在5至15米之间,海拔范围从海平面至130米不等。弱群体偏好生活在较高、完整的大片森林中,而较大群体则更多见于低矮森林。尽管面对一定程度的栖息地破坏,本氏拟鹑依然具备在较为开阔地带生存的能力,只要附近落叶层丰富,提供必要的隐蔽与资源即可。此类种群会避开过于密集的植被和完全缺乏阴影的区域。

【繁殖习性】
本氏拟鹑的繁殖期集中在12月至次年1月,但繁殖活动不受降雨季节限制,全年皆可进行,甚至在旱季高峰期也能有繁殖记录。雄鸟负责筑巢,通常在灌木、藤蔓或树木上搭建由少量树枝、树叶和树皮装饰的开放平台巢。巢直径约15×30厘米,由约15×30厘米的枝叶构成。每年一对繁殖个体可搭建多个巢,但通常仅使用其中一个。每个巢每次产卵1至2枚,通常包含两枚。孵化期间,雄鸟与雌鸟共同孵卵并照料幼雏。

【外型辨识】
本氏拟鹑与Coua属鸟类相比,拥有更加长且向下弯曲的喙、更为明显的白色眉纹,特别是雄鸟胸部斑驳的白色和雌鸟更为明显的红褐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本氏拟鹑被列为易危物种(VU)。

【地理分布】
本氏拟鹑的地理分布局限在马达加斯加西南部沿岸区域,从北部的Mangoky河到南部的Fiheranana河,形成一条长约200公里,宽度约70至80公里的狭长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