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蓬头䴕科 > 黑䴕属 > 白额黑䴕
白额黑䴕

白额黑䴕

英文名:White-fronted Nunbird

学名:Monasa morphoeus

【简介】

白额黑CEDW鴡属于鸟类中的䴕形目蓬头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CEDW

【外形特征】

该物种体型较大,头部扁平且姿态挺拔。其最显著的外形特征包括白色的前额和下巴,鲜艳的橙红色喙。颜色较深的暗灰黑色体羽,下体稍显灰白色。成年体重大约在63-101克之间,体长为21-29厘米。幼鸟的喙部与成鸟相似,不过面部呈现淡黄褐色,羽毛带有棕色边缘,较成鸟的颜色更深暗。不同亚种在体型、羽毛颜色深浅及面部白色区域大小上存在差异。

【生活习性】

白额黑CEDW鴡生活在湿润的低地森林、山地雨林、树倒间隙、河滩边的高树、画廊森林及成熟泛滥平原森林。主要捕食昆虫,包括蟋蟀、甲虫、蝉、蜘蛛、蜈蚣、蝎子、蛙类以及小型蜥蜴,同时也吃果实。它们会跟随蚂蚁群、猴子群落及鸟类群落进行觅食。

【鸣叫特征】

白额黑CEDW鴡发出多种多样复杂的鸣叫声,这包括模糊下降的哨音、带有短促颤音的“peeeur-r-r-r-r”声、哀伤的‘how how how’声,还有颤音、咕噜声和咔哒声。其在群体大合唱时通常会连续发出响亮的咯咯声和吠叫声,持续时间可达20分钟,并且这通常发生在一天的开始或结束时。

【繁殖习性】

白额黑CEDW鴡的繁殖季节在哥斯达黎加为12月至5月,在哥伦比亚则为2月至5月。它们筑巢于地面斜坡或水平地面上的隧道末端,隧道长度为80至140厘米,宽度约为8厘米,巢室会被树叶衬垫。每窝产卵2-3枚,由3-6只成鸟共同照料。

【外型辨识】

白额黑CEDW鴡有更显著的白色前额和下巴、灰色调体羽,且喙部更多橙红色。不同亚种之间存在体型大小、羽毛颜色深浅以及面部白色区域大小的差异。

【保护状况】

据IUCN的评估,白额黑CEDW鴡目前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白额黑CEDW鴡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区域,从洪都拉斯直到巴西东南部,通常在低海拔森林地带活动,最高可达13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