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王鹟
英文名:Black-winged Monarch
学名:Monarcha frater
【简介】
黑翅王鹟(学名:Monarcha frater),属于雀形目王鹟科王鹟属的一种鸟类。主要生活在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远东北部的湿润森林中,繁殖季节通常在8月至次年1月。
【外形特征】
成年个体体长为15至19厘米,体重17至24克。雄鸟特征为黑色额部、眼上方和喉部,淡灰色冠后部和背部,黑色飞羽、三级飞羽和尾羽,腹部为鲜艳的橙色。雌鸟颜色较深,腹部颜色较浅。幼鸟头部和面部为非常淡的灰色,无黑色部分,背部、翅膀和尾部呈褐色。它们的喙为暗色,腿为蓝灰至深灰色。
【生活习性】
黑翅王鹟主要栖息于新几内亚的山地和低海拔山林,海拔范围从400至1600米,有时降至海平面。在澳大利亚北部,它们偏爱雨林和桉树(Eucalyptus)林地,也常见于红树林。它们以小型至中型昆虫为主食,多数情况下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加入混合物种的觅食群体。通常在树冠中间层积极搜寻昆虫,偶尔进行空中捕食。
【鸣叫特征】
该物种拥有丰富多变的叫声库,尤其在雨后鸣叫更频繁。常见叫声包括响亮、清脆的上扬声调如 'sweei, suueii' 或 'sweeit',间隔重复,也有类似口哨的 'witchewu' 声,通常在兴奋或警戒时使用,并由两鸟重复。此外,还会发出一系列双音节音符,第一个音节高于第二个,有时伴有短促尖锐的音符。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8月至来年1月(在新几内亚)及10月至次年3月(在澳大利亚东北部)。雌鸟会构建一个用苔藓、桉树皮、藤蔓纤维等材料制成的小而紧凑的巢,建在距地面3至33米高的树叉或藤蔓处。一巢通常产卵2至3枚,卵为白色或乳白色并带有不规则的红棕色斑点,卵径约为23×17毫米。
【外型辨识】
对比与黑脸王鹟的外形特点,黑翅王鹟的黑色飞羽与淡灰色上身有强烈的对比,幼鸟和成鸟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及面部缺乏黑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黑翅王鹟的保护状况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黑翅王鹟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北部部分区域也有其身影,但较为少见。该物种有四个亚种:kunupi、periophthalmicus、canescens,这些亚种在面部黑色区域上存在细微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