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顶翠鴗
英文名:Blue-capped Motmot
学名:Momotus coeruliceps
【概述】
蓝顶翠鴗(Momotus coeruliceps),又称蓝冠翠鴗,主要分布于中美洲湿林及林缘地带。最独特之处在于它拥有宽阔的蓝色顶冠,并且冠部顶端通常为黑色。尽管曾经被视为多种翠的复合物种之一,但目前已被认定为独立物种。
【外形特征】
该物种体型较大,其尾部显著长期末端特有的球拍形状。总体上,其羽毛呈现绿色,前额至上颈是炽热的暗蓝色,并在多数亚种中,这个蓝色区域会围住一个中央的小量黑色。颈背后侧显示一条扩张的黑色线条直至耳羽,最终终止于延长的矛状羽。除了视觉上的色彩外,蓝顶翠鴗还会发出类似于猫头鹰的双音节咕咕声。
【生活习性】
它们以昆虫、蠕虫、蟋蟀、蚯蚓、蜥蜴及各类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食用果肉。鸣叫声音大,音调类似于猫头鹰。蓝顶翠鴗栖息在潮湿热带和丘陵地带的森林与次生林外围,偏好树阴下的栖息,在等高的树枝间活动。
【鸣叫特征】
它们的鸣叫声音大,音调类似于猫头鹰。
【繁殖习性】
蓝顶翠鴗的繁殖季节从春季开始,筑巢地方一般选择在河边的土壁或沙滩上,通过鸟喙挖掘隧道。巢穴呈隧道状,最长可达 4 米。雌鸟通常在洞内产下白色蛋,每次约产三到四枚。父母共同承担孵化和抚育幼鸟的任务。
【外型辨识】
蓝顶翠鴗与其它几种翠鴗(如绿眉翠鴗)相比,体型大、尾部中央羽毛更长、背部中央呈金属绿而非红褐,并且喉部没有蓝黑条纹的特征。
【物种区别】
蓝顶翠鴗与其他种类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大、尾部中央羽毛更长、背部中央呈金属绿而非红褐、喉部没有蓝黑条纹等特征。
【保护状况】
该种被IUCN评定为低危(LC),即无明显的濒危风险。然而,随着咖啡农场扩增及森林退化,存在一定的生存风险。
【地理分布】
蓝顶翠鴗广泛分布于从墨西哥东北部的Nuevo León和Tamaulipas、向南至北部的Veracruz地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