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百灵科 > 歌百灵属 > 威氏歌百灵
威氏歌百灵

威氏歌百灵

英文名:Williams's Lark

学名:Mirafra williamsi

【简介】
威氏歌百灵(学名:Mirafra williamsi),又名Williams's Lark,是雀形目百灵科歌百灵属的小型鸣禽。仅分布于肯尼亚北部和中部的特定干旱地区。

【外形特征】
威氏歌百灵体长约14厘米,体型紧凑,喙较重。上体颜色多样,从暗棕色到锈棕色,头顶和颈部有淡色条纹,与暗色耳覆羽形成鲜明对比。背部为富丽的棕色,翼覆羽和飞羽的边缘呈现显著的淡锈色。尾部棕色,外侧尾羽为白色。下体为淡黄色,胸部有带锈色的深棕色和栗色斑纹。眼睛深棕色,上喙灰角质色,下喙白色,腿为肉色。罕见的暗色型全身黑棕色,雄鸟和雌鸟外观相似。

【鸣叫特征】
威氏歌百灵在展示飞行时会发出响亮的“tsireet”声。

【生活习性】
威氏歌百灵主要栖息于干旱的草地和灌木覆盖的平原和低矮山地,偏好岩石遍布的沙漠平原与红火山石土壤。在地上或飞行中觅食种子和昆虫时,雨后雄鸟会在领地上方进行长时间、显著的歌唱飞行,使其容易被发现。其栖息地海拔范围为600至1350米。

【繁殖习性】
雌鸟在地面凹处或草丛中筑巢,用杂草、草叶和细蒿秆筑成,并以周边杂草覆蔽。每年5月到6月期间,雌鸟产卵2至5枚,卵呈近黄白色,带有褐色细斑,卵的大小大约为23毫米×18毫米。雏鸟孵化期约为15天,出壳时裸体,仅部分有绒羽,7天后才睁开眼睛。

【外型辨识】
威氏歌百灵与白尾歌百灵、暗色歌百灵、北非歌百灵相比,整体呈锈色,尤其是胸部,上体斑纹较少。当对比东非歌百灵时,虽然体型较小和上体颜色更为朴素,锈色较淡,但其喙略显厚重,尾部白色较少。与白尾歌百灵相比,威氏歌百灵的胸部颜色更深,喙也更厚重。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该种无危(LC),但鉴于其分布范围较小和数量有限,目前缺乏具体的人口统计数据,因此其保护状态和潜在威胁尚不明确。

【地理分布】
威氏歌百灵的分布局限于肯尼亚北部和中部的两个区域,第一个在Marsabit北部的Dida Galgalu沙漠,另一个在Isiolo与Garba Tula之间。威氏歌百灵于1955年首次发现,以英国鸟类学家John George Williams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