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鸢
英文名:Red Kite
学名:Milvus milvus
【简介】
红鸢(学名:Milvus milvus),属于鹰形目鹰科鸢属的一种大型猛禽,以其独特的红润羽毛和灵活的飞行姿态著称。这种鸟类经常在农田和路边的上空盘旋,其飞行姿态轻盈优雅,翅尖呈典型的长叉尾形。
【外形特征】
红鸢的体长一般在60至72厘米,雄性体重为757至1221克,雌性为960至1600克,翼展可达143至171厘米。相较于黑鸢,红鸢体型更加庞大,羽毛颜色呈红褐色,头部及下腹部偏白;翅膀底部有较大的白色斑块,尾部更明显地分叉且呈锈红色。幼鸟则体色较淡,头部颜色更深,尾部颜色更为暗淡,成年后逐渐变深并显现出鲜明的颜色特征。
【鸣叫特征】
红鸢的鸣叫声多出现在伴侣之间的交流中,声音类似‘weee-oo’,这与欧亚鵟的叫声相似但音调更高且声音更尖锐。此种叫声常常在短时间内重复。
【生活习性】
红鸢栖息在半开放生境,包括森林、农地、牧场及荒野,并且偶尔出现在城市周边区域。它们主要以腐肉为食,与乌鸦等鸟类共同觅食。该鸟类适应能力较强,常驻地一般为低至中海拔地区,但在摩洛哥树林中最高可达2500米。在寒冷的冬季,它们更倾向于栖息在开阔的非森林区域,如无树木或废弃的土地,以及灌丛和湿地。
【繁殖习性】
红鸢通常在阔叶或针叶树的树杈筑巢,高度约为12至15米。巢主要由枯木枝构成,内部铺垫软草或羊绒。每窝产卵一般在1至4枚之间,但大多只有2枚,间隔着3天产一次。雌鸟负责大部分孵化工作,从产下的第一枚卵开始,直至卵全部孵化,孵化期长达31至32天。孵化期间,主要由雌红鸢照料雏鸟和孵化卵,而雄鸟则主攻为巢中的雌鸟和雏鸟寻找食物。幼鸟在初次换羽时呈现浅黄色,第二次换羽色泽逐渐带有红晕。离开巢穴的时间大致在50至60天。之后尚需2至3周由.parental饲养。每窝成功孵化的幼鸟通常有1至2只,偶尔会达到3只,红鸢的父母爬至更高排名,也会维持长达26年的野外寿命。
【外型辨识】
与黑鸢比较,红鸢的颜色更红润,脸部颜色更加白皙,翅膀底部的白色斑块更大且更显眼,尾部叉开的幅度也更明显。在幼鸟与成鸟之间,体色、头部颜色以及尾部颜色存在显著差异。
【物种区别】
与黑鸢比较,红鸢的颜色更红润,脸部颜色更加白皙,翅膀底部的白色斑块更大且更显眼,尾部叉开的幅度也更明显。在幼鸟与成鸟之间,体色、头部颜色以及尾部颜色存在显著差异。
【保护状况】
据IUCN红色名录,红鸢被归为无危物种,但在具体地区面临不同的保护挑战。例如,尽管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的种群在1990年至2000年间有所下降,总量因其他地区种群增长而保持复苏和增长,因此需实施细致的保护策略以确保其稳定生长。
【地理分布】
红鸢主要栖息和繁殖于西欧的温带气候区,包括葡萄牙、西班牙、中欧至东欧、南部意大利、北部至南斯堪的纳维亚、拉脱维亚、英国,以及巴尔干半岛的少数区域。该种群也有向土耳其以南地区迁移和短暂栖息的现象。
在过去由于野外条件恶化,红鸢几近濒临灭绝。得益于包括再引入计划等方法在内的人类保护措施,其种群已经恢复到健康水平,尤其是在英格兰和苏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