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头叫隼
英文名:Yellow-headed Caracara
学名:Milvago chimachima
【简介】
黄头叫隼(学名:Milvago chimachima)是隼科叫隼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地区,以及加勒比群岛部分岛屿。
【外形特征】
黄头叫隼体长40-46厘米,两性相似,雌性稍重些,体重280-360克。上体呈深棕色至黑色,外初级飞羽基部有明显的白色斑点。浅黄色的尾巴长且圆润,尾巴上部有深色、波状的条带,黑色次末端带,和细白末端带。下体为淡黄色至乳白色,深棕色飞羽和浅黄色覆羽形成鲜明对比。头颈呈淡黄色至乳白色,眼后有一条黑纹。裸露的喙、眼眶及腿脚呈黄色。
【生活习性】
黄头叫隼栖息于稀树草原和开阔地带,如牧场、稀林、森林边缘及河边。这种猛禽主要在海拔1000米以下区域活动,但曾在哥伦比亚有高达2500米的地方记录到。繁殖季节之外,常可见黄头叫隼聚集于公共栖息地过夜。白天它们独立活动,或成对、以小群体形式觅食。
【鸣叫特征】
黄头叫隼飞行能力强,飞行时会交替出现规律的节拍和骤降滑行。它们还善于利用地面草丛寻找食物,经常栖息在牛等牲畜背上清除蜱虫。
【繁殖习性】
黄头叫隼繁殖季节因地而异,每窝产1-2枚卵,孵化期约22天。幼鸟孵化后17-20天长羽,但仍需依赖父母3周多的时间。
【外型辨识】
主要为杂食性,该物种以腐肉、昆虫(尤其是毛毛虫)、两栖动物、小鸟、鱼、油棕果实、玉米及马粪里的未消化食物、鳄鱼等尸体为食。通过拦截昆虫、在动物和昆虫被耕地犁起后迅速出现来觅食。
【物种区别】
黄头叫隼存在两个已知亚种:
1. M. c. chimachima(指名亚种,(Vieillot, 1816))
2. M. c. cordata(亚马逊亚种,Bangs & T. E. Penard, 1918)
【保护状况】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9年将黄头叫隼列为无危物种。该物种数量广泛,估计达数百万且仍在增加,因为安第斯山脉和低地森林因伐林转化为牧场和农业用地导致栖息地扩张。
【地理分布】
黄头叫隼分布在从尼加拉瓜至阿根廷北部的南美洲,包括智利以外的所有南美区域;并偏远包括哥斯达黎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在内的很多加勒比岛国和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