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脸侏鹦鹉
英文名:Buff-faced Pygmy Parrot
学名:Micropsitta pusio
【简介】
棕脸侏鹦鹉(学名:Micropsitta pusio)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侏鹦鹉属的一种鸟类。其显著特征为小巧的体型、主要为绿色的羽毛以及独特的淡黄色脸颊。是鹦鹉科侏鹦鹉属中体型最为娇小的一种,体长约8厘米,体重介于10至15克之间。
【外形特征】
身体为鲜亮的绿色,腹部略显黄绿色,面部和额头为淡黄色至黄赭色,有时可见黄色眉纹,头顶至颈背呈深蓝色。翅膀和背部为绿色,翼羽中部覆羽上有黑色斑点。大腿覆羽和下尾覆羽呈现黄色,尾羽中央蓝色,两侧黑色,末端有小黄色斑点。雌鸟面部和头顶颜色会较浅,幼鸟头顶为绿色,面部颜色不如成鸟鲜明,存在四个亚种,各具颜色差异。
【生活习性】
栖息于低地和洪泛平原森林,海拔可达800米,但在400米以下更为常见,尤其偏爱森林边缘、开阔地带的树木和高大的次生植被。以苔藓、树皮真菌、昆虫,包括白蚁遗骸、微小黑种子、黄色果肉和花朵为食。
【鸣叫特征】
其叫声高而多变,长度不固定,常见为"Siiiiiii!"或双重"Sii sii!"的音调。在自然界飞行时会发出断续的“SSII... SSII”或高亢的“tseet tseet”声,遭遇威胁时会用“szeeei... szeeei”的重复音符。
【繁殖习性】
繁殖期从9月至次年5月,繁殖时会选择树上的白蚁巢穴挖掘洞穴筑巢。巢穴高度通常高于地面2米,每次产卵2-3枚,卵大小约为16.2mm × 14.3mm。
【外型辨识】
与其他侏鹦鹉,如红胸侏鹦鹉或黄顶侏鹦鹉相比,缺少红色腹部和黄色头顶,面部黄色区域更广泛。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其保护状况被评定为低危(LC)。这种鹦鹉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岛及其附近的岛屿。
【地理分布】
共有四个亚种:Micropsitta pusio beccarii、Micropsitta pusio pusio、Micropsitta pusio harterti 和 Micropsitta pusio streseman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