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隼形目 > 隼科 > 小隼属 > 白腿小隼
白腿小隼

白腿小隼

英文名:Pied Falconet

学名:Microhierax melanoleucos

【简介】
白腿小隼(学名:Microhierax melanoleucos)为隼科小隼属的猛禽,体长15至19厘米,翼展33至37厘米,体重55至75克。上体黑色,下体白色,具备独特的黑白对比,头侧面为白色,眼睛周围有粗黑眼纹,延伸至耳羽后方。翅膀尖锐,尾部呈方形。

【外形特征】
雌鸟平均比雄鸟大4%,最多可达12%。鸟喙为暗石板蓝色或黑色,虹膜为棕色,蜡膜为暗灰色。腿色从深棕色至黑色不等,幼鸟与成鸟相似,但眼周皮肤和喙为黄色,腿部和足部颜色较淡,呈灰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落叶森林边缘和少见开阔地带,接近河流和溪流。偏好湿润的落叶和常绿森林,有时也会适应人类改造的环境。食物包括大型昆虫、小型至中型鸟类、蜥蜴和小型哺乳动物。捕猎方式多样,从高处猎捕或快速攻击飞行。

【鸣叫特征】
白腿小隼发出低沉且重复的叫声,类似于“kip-kip-kip...”。受到威胁时发出持续的嘶嘶声。

【繁殖习性】
繁殖期从3月到5月,有时秋季在印度观察到该鸟喂养幼鸟。它们选择啄木鸟留下的树洞筑巢,巢穴通常位于13至30米的高处,巢内无额外材料,每窝产卵3至4枚。成鸟对巢穴有强烈的保护意识。

【外型辨识】
与同属的其他物种相比,白腿小隼的显著特征有白色大腿和缺乏栗色。与红腿小隼的区别在于红腿小隼拥有更宽的白色眉线、较窄的黑色面罩和明显的白色颈环。

【保护状况】
IUCN将白腿小隼列为无危(LC),CITES附录II将其列入。受中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的影响,种群数量有一定波动。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那加兰邦、及曼尼普尔邦)和中国南部。中国的人口估计约为100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