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隼形目 > 隼科 > 小隼属 > 菲律宾小隼
菲律宾小隼

菲律宾小隼

英文名:Philippine Falconet

学名:Microhierax erythrogenys

【地理分布】
菲律宾小隼,学名为Microhierax erythrogenys,是隼形目隼科小隼属的一员。该种类小巧而有力,主要分布于菲律宾群岛,包括吕宋、卡坦杜内斯、民都洛、内格罗斯、班乃、宿务、保和、萨马、莱特、卡拉奥安和棉兰老岛。

【外形特征】
菲律宾小隼的体长约为15至18厘米,体重在37至52克之间,翼展宽达32至37厘米。此物种具有典型的猎隼特征——尖锐的翅膀和方正的尾巴。上半身大范围覆盖黑色,下半身主要为白色,腹部淡黄色,两侧和大腿则呈深黑色,雌鸟翅膀全黑,体积比雄性大20%左右。其虹膜颜色为深棕色,蜡膜和腿脚颜色多为灰色至黑色。

幼鸟与成年鸟外形相似,但耳羽颜色较浅,可呈现为赭色或淡黄色。飞行时,可见到翅膀上的白色条纹。

【生活习性】
此物种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湿润的低地森林,包括原生森林和次生森林。它们常在300至1200米的海拔范围内活动,有时亦会分布至海平面或是1500米以上的高度。最喜欢河流或溪流附近的开放森林边缘。

捕食方面,其主要食物是昆虫(特别是蜻蜓和鳞翅目昆虫),伴有可能捕捉一些小型鸟类。它们掠食的猎物常被捕捉到暴露的树枝上,当错过猎物时,它们往往不会追捕,而是返回原栖处或另一枝头。

【鸣叫特征】
菲律宾小隼的叫声快速而高尖,常被形容为“kek-kek-kek-kek”或“pew-pew-pew-pew”,每秒约两声。

【繁殖习性】
菲律宾小隼的繁殖期通常在3月至5月之间。它们会筑巢于枯朽树干上的旧啄木鸟或拟啄木鸟洞中,距离地面6至15米左右。通常每巢有3至4只幼鸟。成鸟会积极狩卫巢穴。

【外型辨识】
该物种有两个亚种:北部岛屿亚种(M. e. erythrogenys)和南部岛屿亚种(M. e. meridionalis)。南部岛屿亚种体型略大,有时会因为地理隔离呈现一定形态差异。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菲律宾小隼当前被列为无危(LC),但其栖息地因人类活动破坏的原因,种群数量可能正在下降。此外,该物种还被纳入CITES公约附录Ⅱ,受到国际贸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