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丽蜂鸟
英文名:White-tailed Emerald
学名:Microchera chionura
【简介】
白尾丽蜂鸟,学名Microchera chionura,属于雨燕目蜂鸟科白顶蜂鸟属。主要分布于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西南部及巴拿马中部的太平洋斜坡,也有局部延伸至巴拿马加勒比斜坡地区。
【外形特征】
雄性白尾丽蜂鸟胸部及背部为青铜绿色,尾部覆羽逐渐变深至铜色。其形状独特的尾羽中央两对为铜色,其余三对则呈现前白后黑的带状。腹部和尾下覆羽为白色。相较而言,雌性白尾丽蜂鸟的羽毛较为相似,但下体略显灰暗,喉部及上部分绿色,并且胁部呈现出灰绿色。幼鸟相比成鸟,下体更多显现出灰黄色边缘。
【生活习性】
这种小鸟通常栖息在海拔介于750至2000米的湿润山地森林中,偏好森林边缘和树冠层密集区域,偶尔也会在次生林地、茶园或花园中出现。它的觅食范围较广,包括森林的高大树木以及在次生林边缘地带捕食花蜜。在非繁殖季节,也为适应气候的变化,部分个体会有上下坡的迁徙习性。
【鸣叫特征】
白尾丽蜂鸟的鸣叫声由柔和而连续的刮擦音组成,时而带有微弱的嗡嗡声和咕噜声。在觅食时,也会出现类似摩擦的柔和声。在追逐时,其发出的声响更尖锐。
【繁殖习性】
白尾丽蜂鸟的繁殖季节从6月到11月。雄鸟在吸引雌性伴侣方面表现突出,会参与群体中的领地竞争。不过具体繁殖的生态细节,如巢穴结构,至今未有详细的报道,目前也无确切记录表明其窝巢情形。
【外型辨识】
根据IUCN标准,白尾丽蜂鸟被评估为无危(Least Concern)。过去,白尾丽蜂鸟曾归类于Elvira属,现重新归于Microchera属,这是一种单型物种,没有亚种分化。这种物种的主要特征是其尾部和独特的鸣叫声,以此与其他相似种类,例如,区别于雪胸蜂鸟的肩部、臀部颜色和尾羽特征进行有效识别。
【保护状况】
白尾丽蜂鸟的分布集中在哥斯达黎加南部至巴拿马中部,主要涉及这一特定地理区域的太平洋沿岸。作为蜂鸟属类的一员,白尾丽蜂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不仅与其生态学和生物学相关,而且为理解中美洲地区鸟类多样性提供了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