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林隼
英文名:Buckley's Forest Falcon
学名:Micrastur buckleyi
【简介】
Micrastur buckleyi,巴氏林隼,属于隼形目隼科林隼属。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巴西西部、厄瓜多尔东部、秘鲁东部以及可能存在的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局部地区。
【外形特征】
体长41至51厘米,翼展61至72厘米。成鸟上体为黑色,带有白色颈圈。脸颊和喉部为纯白色,下体亦完全白色。尾部为黑色,带有三道狭窄的白色横纹。雌鸟外貌相近,但肩部和次级飞羽上有白色斑点。幼鸟的上体为黑褐色,胸部为肉桂色,腹部有间隔较宽的深色条纹。
【生活习性】
巴氏林隼栖息于低地热带雨林中,偶尔在高达1800米的地方出现。主要捕食小型树栖鼠类,并通过小脚爪捕猎其他猎物。一般为留鸟,极少有迁徙行为。
【鸣叫特征】
典型鸣声表现为连续的“eeok, oow”或“eeok, oow...ow”,声音带有明显的鼻音,间隔约2-3秒。在黎明时分,鸣叫尤为频繁。有时会发出一系列上升的“kaw”音,接着是2-3个下降的“aauw”音。
【繁殖习性】
关于繁殖的具体细节较为有限,但已有的记录显示,七月份左右,秘鲁曾发现幼鸟离巢约一周;八月份,厄瓜多尔有见到一对或多一对成鸟陪同两到三只幼鸟的情形。由此推测,该物种可能在树洞中筑巢产卵。
【外型辨识】
这一物种极易与领林隼混淆。它们外形相似,但巴氏林隼体型较小,尾羽外侧带有四道白纹,且跗蹠相对较短,雌性肩部及次级飞羽上的斑点是识别要点之一。
【保护状况】
巴氏林隼目前保护级别为IUCN无危(LC);被列为CITES II附录物种。该物种在全球范围内并未受到直接威胁,但其具体种群数量及发展趋势尚不清楚,生境破坏在某些地区有发生。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活动于南美亚马逊森林的西部,分布于巴西西部、东部厄瓜多尔和秘鲁,同时可能存在于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