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氏琴鸟
英文名:Albert's Lyrebird
学名:Menura alberti
【简介】
艾氏琴鸟,拉丁学名为Menura alberti,是雀形目琴鸟科琴鸟属的一种鸟类。以体型庞大、独特的琴形尾羽而闻名。
【外形特征】
艾氏琴鸟体型可达86至93厘米,体重约928克。雄鸟头部和颈部呈深灰色,上身为暗红棕色,翅膀颜色相似。雄鸟的尾部长达47至57厘米,由一对丝带状中央尾羽、12对薄纱状丝状尾羽及一对宽大的外侧琴状尾羽构成。尾羽上部为暗棕色,下部为暗灰色。下巴、喉咙和前颈为赤褐色,胸部为深灰色,腹部较淡灰色。后侧腹和尾下覆羽为鲜赤褐色。喙为黑色,虹膜为深棕色至黑色,眼周为灰环;腿和脚为棕灰色。
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尾部较短(36至42厘米),尾羽较简单。幼鸟外观与成年雌鸟相似,但赤褐色更为明亮,上体较淡,尾羽相对较窄且尖细。
【鸣叫特征】
艾氏琴鸟的叫声多变且强劲,能够模仿机械般的嗡嗡声、咔哒声及高亢的哨音和尖叫声。其模仿能力强大,能够精准地模拟其他鸟类的声音。
【生活习性】
艾氏琴鸟栖息于亚热带山地及湿润硬叶林地带,偏好植被密集、有灌木和藤蔓的下层环境。常活动于海拔300米以上的区域,偏爱有桉树冠层的林区。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会形成小群体。主要以地面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会在树上寻找食物。
【繁殖习性】
艾氏琴鸟繁殖季节为5月至8月。雄鸟会在地上清理一块场地,展示独特琴状尾羽,并通过舞蹈吸引雌鸟。雌鸟独自行使筑巢及繁殖任务,巢为圆顶状,靠一侧入口进入,由树枝、叶片、根须和苔藓构成,内部用细腻植物和羽毛填充。通常每窝仅产一枚蛋,由雌鸟独自孵化并抚养雏鸟至离巢。雏鸟一般在39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艾氏琴鸟与华丽琴鸟的区别在于其体型较小,羽毛颜色更多偏向赤褐色,且其琴状尾羽稍显简单。
【保护状况】
艾氏琴鸟的IUCN保护级别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艾氏琴鸟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的雨林地带,具体包括昆士兰州东南部和新南威尔士州的极东北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