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地雀
英文名:Prevost's Ground Sparrow
学名:Melozone biarcuata
【地理分布】
普氏地雀属于雀形目雀鹀科,分布于中美洲从墨西哥东南部至洪都拉斯西部的山地地带。
【外形特征】
普氏地雀具有独特的锈色帽状斑纹和白色脸部,黑眼珠显著。其头部的暗色斑位于侧颊处。成鸟的上体为橄榄褐色,下体为灰白色且无条纹,锈色冠羽明显,白色脸部和喉部清晰,耳部有显著黑色斑点。幼鸟颜色较深,下体呈黄色,冠羽和面部斑纹相对暗淡模糊。雌雄两性在外观上相似,只是雄性体型稍大。
【鸣叫特征】
普氏地雀的鸣叫声包括轻微的 'tsit' 声和更清脆的 'psee' 声。雄鸟的鸣唱由口哨般的 'pst't't peer peer peer whee whee whee' 声组成,通常在潮湿季节从隐蔽的枝头发出。
【生活习性】
该物种通常成对或独行活动,主要出现在半开露的林下灌木丛、潮湿的草地、树篱及大型花园中的低矮植被。清晨或黄昏时活动频繁,有时也会短暂出现在开阔地带。
【繁殖习性】
普氏地雀的繁殖活动在巢中进行,由雌性建造的精致杯状巢通常建在灌木或草丛中,高度不超过2米。一个巢通常囊括2至3枚带有红色斑点的白色卵,其中孵化期约12至14天。雄鸟参与孵卵和雏鸟的喂养,但有时巢会被青铜牛鹂寄生鸟类占用。
【外型辨识】
普氏地雀在面部特征上明显区别于同样生活在美洲地界的锈顶地雀,即普氏地雀面部大部分为白色,而锈顶地雀仅限于眼区和眉纹部分呈现白色。两种地雀分布区域重叠较少。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普氏地雀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