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吸蜜鸟科 > 抚蜜鸟属 > 黑头抚蜜鸟
黑头抚蜜鸟

黑头抚蜜鸟

英文名:Black-headed Honeyeater

学名:Melithreptus affinis

【简介】
黑头抚蜜鸟(学名:Melithreptus affinis),属于雀形目吸蜜鸟科抚蜜鸟属。主要栖息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和Bass海峡岛屿地区,是干湿混合硬叶林中的常见鸟类。

【外形特征】
黑头抚蜜鸟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全黑的头部和眼周一圈蓝白色的裸露皮肤,与蓝白色的下体形成了鲜明对比。雄鸟平均重14-17.5克之间,体型较大;雌鸟较轻。幼鸟头部为橄榄棕色,缺乏成鸟的黑色,但眼周有黑色区域。总体上,该鸟的身体为橄榄绿色,并伴有较短的尾羽。

【鸣叫特征】
黑头抚蜜鸟的鸣叫声独特且响亮,主要发声为连续而尖锐的“pee”,声音通常由两个或更多音符组成;一年四季均可听到,特别是在筑巢期间。此外还有较粗糙的“shirp-shirp-shirp...”声和轻柔的“chip”声。

【生活习性】
黑头抚蜜鸟主要栖息在干湿混合硬叶林中,有时也出现在开放的桉树林、亚高山森林、海岸灌木丛等环境。它们主要以昆虫和蜘蛛为食,同时也食用花蜜和果实来补充饮食需求。觅食过程中,黑头抚蜜鸟通常活跃于树冠层,有时甚至倒挂在枝条上取食。

【繁殖习性】
黑头抚蜜鸟的繁殖季节一般从9月持续到次年2月,最高峰出现在11月至1月期间。巢的形式为深杯状,通常悬挂在树冠中,高度在2.1米至30米之间,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构建。一个巢穴包含3枚卵,双亲共同承担孵化工作,孵化期少于21天。雏鸟由亲鸟共同喂养。

【外型辨识】
黑头抚蜜鸟最明显的特征是其完全黑色的头部和蓝白色的裸露眼周皮肤。有时它们会与坚嘴抚蜜鸟共栖,但由于觅食行为的差异,两者之间的竞争很少发生。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名单,黑头抚蜜鸟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黑头抚蜜鸟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以及Bass海峡岛屿,包括King岛和Furneaux群岛组。在塔斯马尼亚州的西南地区较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