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尾响蜜䴕
英文名:Lyre-tailed Honeyguide
学名:Melichneutes robustus
【简介】
琴尾响蜜鵀(英文名:Lyre-tailed Honeyguide,学名:Melichneutes robustus),是䴕形目响蜜鵀科琴尾响蜜鵀属的鸟类。这种鸟类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
【外形特征】
琴尾响蜜鵀体型较大,大约长16.5至18厘米,体重在46.9至61.5克之间。上体为暗橄榄色,下体颜色较浅,腹部为淡色并带有侧翼条纹。雄鸟的琴状尾羽向外卷曲,中央尾羽宽大且呈黑色,形成明显的琴形尾部。
【鸣叫特征】
雄性琴尾响蜜鵀在空中展示飞行时,会发出类似弓弦震动的两段式声音,鸣叫声为“huhwa, huh-wa, HUH-WA”,音量逐渐增强,声音独特。
【生活习性】
琴尾响蜜鵲栖息在常绿和半常绿森林及其边缘区域,偶尔也会出现在经过砍伐或次生林的森林中,偏好有流水和沼泽的附近。这种鸟类以蜂蜡为主要食物来源,同时也食一些白蚁、昆虫、蜘蛛和无花果果实。
【繁殖习性】
琴尾响蜜鵲的繁殖季节主要通过雄鸟的空中展示活动来推断。雄鸟通常在10月至次年6月期间进行展示飞行以吸引雌鸟。
【外型辨识】
琴尾响蜜鵲的雄鸟最大的身份识别特征在于它们的琴状尾羽,这区别于其他种类响蜜鵲的显著特征。琴尾响蜜鵲的雌鸟尾部较短,颜色偏褐色,但它们的琴形尾部依然明显。
【保护状况】
琴尾响蜜鵲目前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级别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该鸟类分布范围涵盖非洲的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尼日利亚、乌干达以及该大陆西部的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象牙海岸和加纳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