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嘲鸫
英文名:Black Catbird
学名:Melanoptila glabrirostris
【简介】
黑嘲鸫(学名:Melanoptila glabrirostris),是雀形目嘲鸫科唯一物种。全身羽毛呈亮泽的黑蓝色,翅膀短而圆,尾巴相对长,雄鸟比雌鸟稍重。主要栖息于中央美洲地区,特别是墨西哥南部至洪都拉斯一带的湿润森林、灌木丛和废弃农地。
【外形特征】
黑嘲鸫体型小巧,体长约19至20.5厘米,体重31.6至42克。短而圆的翅膀和较长的尾巴是其典型特征。全身羽毛呈现蓝黑色光泽,带有紫绿色反光,特别是初级和次级覆羽更显绿色光泽,飞羽颜色较暗。喙和腿均为黑色,虹膜深红褐色。雌雄外观相似,但雌鸟体型略小于雄鸟,幼鸟则为灰褐色,腹部有斑驳。
【生活习性】
黑嘲鸫栖息于低海拔半干旱至湿润环境,如灌木、废弃农田、林缘地带,主要在低矮灌木层活动,有时也在地面上跳跃。其饮食可能包括特定类型的果实,有着杂食性特点。它们在春季至夏季繁殖期间筑巢,巢主要由树枝构建成,内衬柔软物质,位于低矮灌木或小树上。
【鸣叫特征】
黑嘲鸫的鸣叫声重复,由粗糙到悠扬的笛音组成,偶尔伴有金属声和咔哒声,包括鼻音“chrrh”、刺耳的“rriah”以及大量的刮擦声“tcheeu”。
【繁殖习性】
雌鸟产两枚绿蓝色蛋,孵化期至少17天。雏鸟离开巢穴后12至13日,期间双亲共同抚育。
【外型辨识】
与同域的黑色鸟类相比,如旋律黑鸟、青铜牛鹂和巨牛鹂,黑嘲鸫体型更为小巧,尾巴适中,羽毛带有紫绿色光泽而非青铜色,且眼睛颜色不同。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无危(LC)等级。小嘲鸫的巢在大陆地区损失率较高,可能主要由于掠食者大尾黑鸟的影响。
【地理分布】
黑嘲鸫主要分布于尤卡坦半岛南至墨西哥南部的坎佩切州、危地马拉北部和伯利兹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