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百灵
英文名:Black Lark
学名:Melanocorypha yeltoniensis
【简介】
黑百灵,学名为**Melanocorypha yeltoniensis**,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百灵科(Alaudidae)百灵属(Melanocorypha)的一种鸟类。该物种在全球范围内被划分为无危(IUCN Red List: LC)。黑百灵体长约18-20.5厘米,体重约为60克。
【外形特征】
雄鸟的体羽为黑色,带有淡色羽缘,其背部有淡色的边缘,喙为黄色或粉红色;雌鸟则体色较为灰暗,上体斑驳且下体较浅,尾巴和翅膀飞行时无显著亮色图案。
【鸣叫特征】
黑百灵的鸣叫快速而连贯,夹杂柔和哀怨的音符,与欧亚云雀的歌声相似但节奏更短。它们常在空中进行鸣唱或振翼展示,以求偶。
【生活习性】
黑百灵主要栖息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开阔草原地区,冬季常伴随家畜或迁徙至邻近国家。其生活方式为群居,尤其在寒冷季节。它们以昆虫和种子为食,夏季偏好昆虫,冬季依赖种子。
【繁殖习性】
黑百灵的繁殖季节从3月至8月,在地面低洼处筑巢,采用草和细草编织而成,并可能会环绕动物粪便以帮助保温和减少踩踏风险。每窝产卵2-8枚,平均4-5枚,由雌鸟孵化15-16天,孵化后,幼雏约9-11天会离巢。繁殖结束后,黑百灵会迅速北返或迁回原生栖息地。
【外型辨识】
区别于其他鸟类,其外形、生活习性和繁殖特征都有显著特点。
【保护状况】
黑百灵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体现出其在生态系统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全球范围的评估中,黑百灵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Least Concern)。
【地理分布】
该鸟种繁殖分布在俄罗斯南部和哈萨克斯坦,冬季会南迁至黑海周边地区、高加索地带、伊朗北部、土库曼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在中国,黑百灵偶尔出现于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南缘及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