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山雀科 > 冕雀属 > 冕雀
冕雀

冕雀

英文名:Sultan Tit

学名:Melanochlora sultanea

【简介】

冕雀,又名黄冠叶鸟,为雀形目山雀科冕雀属下的唯一物种。该鸟类体型较大,色彩鲜艳,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印尼,以及中国南方、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越南等地区。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及乔木或灌丛中。冕雀共记录有4个亚种,是从尼泊尔模式产地发现的。

【外形特征】

体长20-21厘米,体重34-49克,为山雀科中体型最大的成员之一。雄性冕雀头部至背部呈现鲜明的黄色,前额、顶冠及冠羽都为硫磺黄色,其他部分包括翅膀、尾羽以及胸部为黑色,腹部及翼下覆羽为鲜黄色。雌性与雄性类似但颜色略暗,幼鸟颜色更淡,喉部及胸深为橄榄黄色,上部颜色带有橄榄色光泽。四个亚种间主要羽毛色彩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

【鸣叫特征】

冕雀善于发声,能够发出清脆、尖锐的鸣叫声,包括类似金属的‘tji-jup’、刺耳的‘krssh-krssh’及其快速尖锐的‘tria-tria-tria’声。此外,其歌声由一连串清楚的‘chew’或‘kree’哨音组成,常规情况下鸣叫可达多次。

【生活习性】

该物种偏好低地和亚山地的落叶、混交及常绿森林,以及竹林、灌木丛。冕雀通常成对或3至12只小群体结伴活动,冬季有时与雀鹛和噪鹛等其他鸟类构成混合觅食群。它们主要以昆虫、甲虫以及其他虫卵为食,同时也会摄取浆果和种子。鸟类多活跃在林冠层,有时亦在开阔地带进行短暂飞行。

【繁殖习性】

冕雀在4月至7月进入繁殖期,会在天然树洞、缝隙处或墙壁缝隙中筑巢。繁殖巢由一个杯形巢穴构成,并以内衬苔藓、草叶、草茎、毛发和植物纤维填充。每巢间产卵数目在5-7枚不等。卵色为白色,有薰衣草或浅灰棕色斑点,卵的大小约为19毫米×15毫米。

【外型辨识】

与其他山雀相比,冕雀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长而蓬松的冠羽以及更显著的头部黄色富有光泽。此鸟种体型大,色彩鲜明,较难以混淆。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冕雀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LC)。同时,根据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冕雀受到国家保护。

【地理分布】

冕雀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中国南方、泰国北部、越南中部,以及缅甸大部分地区。其在中国南方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有多样的栖息地。

【物种区别】

1. 海南亚种(Melanochlora sultanea flavocristata):分布于泰国、马来半岛、中国海南及苏门答腊。
2. 越南亚种(Melanochlora sultanea gayeti):位于越南中部。
3. 华南亚种(Melanochlora sultanea seorsa):覆盖印度支那、老挝、中国广西及福建。
4. 指名亚种(Melanochlora sultanea sultanea):见于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印度的特定地区,包括缅甸、泰国以及中国南部特定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