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山雀科 > 黑山雀属 > 南黑山雀
南黑山雀

南黑山雀

英文名:Southern Black Tit

学名:Melaniparus niger

【简介】
南黑山雀(Melaniparus niger),又称南方黑山雀,是一种分布于南部非洲的山雀科鸟类。它们体型较大,体长约15-16厘米,体重在17.2至26克之间。

【外形特征】
南黑山雀全身呈现黑色,并带有蓝色光泽。雄鸟的羽毛边缘带蓝白色,雌鸟则光泽较弱,腹部呈灰褐色。幼鸟为暗棕色,尾羽边缘为浅棕色,下体渐变为灰白色至浅腹色。它们的肩部和翅膀边缘为白色,尾羽呈蓝白色并带有灰白条纹。

【鸣叫特征】
南黑山雀的鸣叫声嘈杂多样,包括“diddy-dzee”清脆声、鼻音和嗡嗡声,如“jee-jee-jee-jee”,“tsi-tsi-chacha”或“tit-si-chachacha”。此外还有尖锐的“chew-ri”声以及类似于“peeoo-pu-peeoo”的柔和声。

【生活习性】
南黑山雀主要活跃于阔叶林木和荆棘灌丛中,通常以成对或小群体的形式觅食,并会加入其他物种的觅食活动。它们主要以昆虫幼虫为食,在非繁殖季节也会吃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种子以及水果。

【繁殖习性】
南黑山雀的繁殖主要发生在夏季湿季。每对亲鸟通常只抚养少量幼鸟,因此很多雄性会留守在父母的领地多年,帮助照料后代直至它们能够独立生活。雌鸟在孵卵期间会得到雄鸟和助手的照顾,一旦遇到威胁时,雌鸟会通过模仿毒蛇发出声音来迷惑潜在敌人。

【外型辨识】
南黑山雀具有显著特征,如白色的肩部和翅膀边缘以及蓝白色尾羽上的灰白条纹。它们与卡氏山雀(Cabanis’s Tit)的主要区别在于尾巴下方没有白色边框,且分布范围部分重叠。此外,雄性和雌性的颜色相似但雄鸟的蓝色光泽更为明显。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南黑山雀列为“无危”状态(IUCN:LC)。这种鸟类广泛分布在非洲东南部,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地理分布范围,从安哥拉延伸到南非东开普省。它们偏好阔叶树为主的森林环境,每平方公里约有五十只个体。

【地理分布】
南黑山雀主要分布于非洲东南部,从安哥拉至南非东开普省,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地理分布范围。这种鸟类特别常见于津巴布韦西部的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