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翅黑山雀
英文名:White-winged Black Tit
学名:Melaniparus leucomelas
【简介】
白翅黑山雀,学名Melaniparus leucomelas,又称为White-winged Black Tit。它们属于雀形目山雀科黑山雀属。
【外形特征】
白翅黑山雀体长15-16厘米,体重为21-24克。雄鸟全身漆黑,翼部有显著的白色斑块,眼色深暗。雌鸟外貌比雄鸟略显暗淡,并且下体略带烟灰色。幼鸟的上体呈黑褐色,翅膀和尾部的颜色接近深烟黑色,翼部的白色被黄白色替代。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栖息于非洲中部干燥的豆科森林、河岸森林、荆棘丛和草原等环境,尤其偏好在海拔915米以上的区域。它们的食物以昆虫、幼虫、种子和水果为主,通常成对或以小群体的形式活动。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它们会加入混合物种觅食群。白翅黑山雀在高树的树干内进行活跃的觅食行为,它们更偏好搜寻树干而非树叶上的食物。
【鸣叫特征】
白翅黑山雀的鸣叫声独特,包括尖锐而突兀的“chut”或“chit”,之后通常是随着“chit-zzzzz-r”或“chut-drrrrrrrr-du”延续并伴随低沉的“chik-zworrrrr, chik-zworrrrr”以及更为悦耳的“tszee-tuwu, tszee-tuwu”。
【繁殖习性】
白翅黑山雀在每年的3月至12月期间繁殖,有时甚至全年保持繁殖行为。一夫一妻制下,它们单独筑巢。该物种的巢是由草和苔藓构成的小平台状结构,通常位于树洞或树桩中,距离地面可达4米高。每窝产卵3-5枚,父母双方共同孵化。幼鸟在大约26天左右出巢。
【外型辨识】
尽管与白肩黑山雀外表类似,但白翅黑山雀独特的深色眼睛特征可以将其与其它种类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白翅黑山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白翅黑山雀生活在从安哥拉至埃塞俄比亚中西部的非洲中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