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山雀科 > 黑山雀属 > 卡氏山雀
卡氏山雀

卡氏山雀

英文名:Carp's Tit

学名:Melaniparus carpi

【简介】

卡氏山雀(Melaniparus carpi)属于雀形目山雀科黑山雀属。分布于非洲西南部,从安哥拉南部延伸到纳米比亚中部的萨瓦纳林地和莫潘木林。

【外形特征】

体型较大,全长约15厘米,体重为17.2-20.3克。通体呈黑色,翼部及尾部边缘显著有白色。雄鸟整体为黑色,冠羽至尾上覆羽色泽为蓝黑色,尾羽亦为黑色,最外三根尾羽尖端呈现白色。翅膀覆羽亦为黑色,小翼羽和中翼羽的尖端为白色,形成明显的白色斑块,大翼羽边缘为白色,次级飞羽宽幅白色,而初级飞羽边缘也是白色。雌鸟的特征与雄鸟大致相似,不过面部至喉部略显褐色,大翼羽和飞羽边缘较窄。幼鸟上体为黑褐色,冠羽、披肩及胸部光泽蓝黑色较淡,翼和尾部呈棕色,飞羽上的白色则被黄褐色替代,尾羽尖端没有白色。

【生活习性】

这些鸟类通常成对或组成小群体活动,栖息在干燥的萨瓦纳林地和莫潘林地,显示出高度的活跃和显眼。然而,具体的迁徙模式和飞行特性尚不清楚。

【鸣叫特征】

卡氏山雀发出刺耳的“jer-jer-jer-jer...”作为接触叫声,有时发出“tsi-tsi-tsi-jer-jer-jer...”的声音,亦会发出更为悦耳的“churia-churia-churia”声及哨音“piu-piu-piu-piu-piu...”,此外,还有一种较为粗糙的“tsi-ysi, tsi-cha-cha-cha-cha”声,与南黑山雀的叫声十分相似。

【繁殖习性】

关于卡氏山雀的具体繁殖行为,目前尚未有详细的记载。

【外型辨识】

卡氏山雀最初被分类在Parus属中,但由于后续的系统遗传分析表明其具有独立的支系,因此被重新分类到Melaniparus属中。根据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南黑山雀相比,卡氏山雀体型略小,尾部更短,喙也较小。此外,其全黑的下体部分尤为明显,尾羽尖端的白色较稀少,而大翼羽和中翼羽的边缘则呈现出更宽的白色。

【物种区别】

与白翅黑山雀相比,则翼部的白色斑块分布不那么密集,最外侧的大翼羽中心为黑色。与南黑山雀相比,卡氏山雀体型略小,尾部更短,喙也较小。此外,其全黑的下体部分尤为明显,尾羽尖端的白色较稀少,而大翼羽和中翼羽的边缘则呈现出更宽的白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卡氏山雀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卡氏山雀分布于非洲西南部,从安哥拉南部延伸到纳米比亚中部的萨瓦纳林地和莫潘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