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山雀科 > 黑山雀属 > 灰山雀
灰山雀

灰山雀

英文名:Grey Tit

学名:Melaniparus afer

【简介】
灰山雀(英文名:Grey Tit),属于雀形目山雀科黑山雀属。它们是中大型灰黑色山雀,头部至胸部呈黑色,面部下缘白色,背部颜色从灰色到淡棕色不等,尾羽深黑色。灰山雀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的Lesotho和南非地区。

【外形特征】
灰山雀的体型约14至15厘米长,体重约17.3至22.4克。它们头部至胸部为黑色,面部下方为白色。背部灰或淡棕色,最长的尾羽覆羽尖端黑色。尾巴呈烟黑,所有尾羽末端带淡白色。翅膀上的覆羽深灰棕,较小的覆羽尖端颜色与上体相似,而较大的覆羽边缘较尖端为灰白色或淡黄色。颊部、耳羽和颈侧为淡黄色,下巴和喉咙至耳羽下方和上胸中央为黑色,逐渐收缩成一条黑色线条直至肛门,胸部两侧和腹部白色,带有淡红色调,两胁淡黄色或粉黄色。尾下覆羽较暗,尖端较亮;腋窝和翼下覆羽黑色,尖端为淡黄色至灰白色。

【鸣叫特征】
灰山雀的鸣叫一般是一连串的哨音,如“piet-tjou-tjou, tudi-tudi-tudi”,中间掺杂责备声、嗡嗡声和叽叽声。

【生活习性】
灰山雀通常栖息在干燥的灌木林或半沙漠的Karoo地区,尤其是植被较低的开放岩石地带,如干涸的河床和农业区边缘。它们多数时间在巢地范围内活动,是一种居民或局部游动的物种。灰山雀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如胡蜂、蚂蚁、甲虫、蜘蛛和幼虫。偶尔也会食用蜜刺果实。它们通常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有时会与其他物种统一群体觅食,如与Crombecs、黑胸鹪莺、棕耳鹪莺和南攀雀一同活动。它们在灌木丛或低矮的灌木树木叶片间觅食,也会从树干和树枝的树皮中寻找猎物。

【繁殖习性】
灰山雀的繁殖季节一般从8月至3月。巢建于岩石、涵洞、堤岸中的洞穴,排水管、栅栏柱、旧建筑以及树洞中。巢由两性共同使用草、植物纤维、动物毛发和羽毛等材料制成厚垫或杯状结构。每窝产卵2至5枚;孵化期大约为14天;通常由多至四只成鸟共同喂养,幼鸟的持续时间未明。

【外型辨识】
灰山雀与阿卡山雀有相似之处,但灰山雀颜色偏暗,显得较为冷灰,尾部较长,偏好栖于更低矮的Acacia荆棘灌木丛环境中。

【保护状况】
灰山雀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灰山雀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的Lesotho和南非地区。另外,灰山雀的地理分布也见于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