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啄木鸟科 > 食果啄木鸟属 > 大红腹啄木鸟
大红腹啄木鸟

大红腹啄木鸟

英文名:West Indian Woodpecker

学名:Melanerpes superciliaris

【简介】
(英文名:West Indian Woodpecker,学名:Melanerpes superciliaris)是鴷形目啄木鸟科食果啄木鸟属的一种中等体型鸟类。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巴哈马、古巴和开曼群岛的干燥森林以及棕榈林等区域。

【外形特征】
大红腹啄木鸟的身体长约27至32厘米,体重在63至126克之间。雄鸟的鼻部有红色羽毛,前额至冠部呈现白色或淡黄白色,冠部、颈背和后颈为红色,背部长有鲜明的黑白相间条纹,翼覆羽大部分呈白色,尾上覆羽有黑色的马蹄形斑点。腹部为灰白色至橄榄黄色,但腹部部分则从红色到橙红色,翼下显现出灰色,其覆羽黑白相间。雌鸟的外观与雄鸟相似,但嘴稍短,且缺乏红色冠部,后冠呈黑色。幼鸟的红色分布较广,模式相对模糊。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典型叫声包括强调首音的断续“pee-uh-uh-uh-uh…”以及重音有力的“bluhhh, bluhhh, bluhhh”,音符粗糙且略带颤音。

【生活习性】
大红腹啄木鸟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树林,包括干燥森林、沿海森林、棕榈林、灌木丛和沼泽边缘,甚至靠近人类聚居区。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如树蛙和壁虎,也会吃果实。觅食时,它们善于攀爬在树皮和死枝以寻找食物,有时也会落至地面觅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1月至8月,每年可能有两巢。巢穴一般由双亲共同挖掘于死树、棕榈树、电杆等处,深度约为35至38厘米,约7米高。每一巢穴产卵2至6枚,通常为4至5枚,孵化期大约是12天,雏鸟的喂养同样由双亲负责共同完成。

【外型辨识】
与北扑翅䴕和费南迪纳岛闪银鸟相比,大红腹啄木鸟更具有显著的红色颈背和后冠特征,背部的条纹更为明显。雌鸟与雄鸟的差别在于前者的头部没有红色,尾部为黑色。

【保护状况】
IUCN对该种的保护等级评定为无危。

【地理分布】
大红腹啄木鸟在古巴和大松岛及周边岛屿较为常见,在大开曼岛也较为常见,但圣萨尔瓦多岛上的亚种nyeanus则较为稀少,可能已灭绝于大巴哈马岛,这些亚种受到持续的栖息地丧失的影响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