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啄木鸟
英文名:Red-bellied Woodpecker
学名:Melanerpes carolinus
【简介】
红腹啄木鸟(学名:Melanerpes carolinus)属于啄木鸟科食果啄木鸟属。其分布广泛,在美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南至佛罗里达州,北至加拿大。它们以其醒目的冠羽色彩闻名,但与红头啄木鸟不同,除了头部和颈后部有红色外,其他部位的颜色不相同。红腹啄木鸟的腹部仅略显红色,因此而得名。
【外形特征】
红腹啄木鸟体长约24厘米,体重56至90克,属于中等大小的攀鸟。该鸟背部和翅膀具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腹部呈淡红或浅灰色。头部特征明显,雄鸟的头顶和颈背均为橙红色,而雌鸟只在颈背有红色覆羽。它们的头部强壮,喙硬且直,呈凿形,鼻孔裸露,面部和灰色至灰绿色的腿和脚均覆盖灰褐色或银灰色的密集羽毛。红腹啄木鸟的眼睛呈现深红至红棕色,成年个体一年四季均保持相同的羽毛色彩。
【生活习性】
红腹啄木鸟生活习性多样,适应城市和自然环境,栖息于热带森林到北方落叶林区,包括湿地和松林。它们以昆虫、果实、坚果和种子为食,并抓住飞行中的昆虫。繁殖季节开始于5月初,主要在枯死或腐朽的树木中筑巢,在树洞中钻孔。
【鸣叫特征】
红腹啄木鸟的叫声多种多样,能够发出“churr-churr-churr” 或 “thrraa-thrraa-thrraa”的声音,其间夹杂着“br-r-r-r-t”的声响,雄鸟的叫声频率高于雌鸟。这些鸣叫不仅能吸引同伴,还能用以宣告领地。
【繁殖习性】
红腹啄木鸟的繁殖期从3月初开始,孵化期约12天,雏鸟需父母共同抚育20至23天才能出巢。它们常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区域筑巢,有时高至900米。
【保护状况】
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红腹啄木鸟被列为无危物种,其种群数量稳定,分布范围广泛,虽不濒危,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城市扩张等,它们亦可能面临栖息地减少和物种竞争的挑战。人工环境的改变给红腹啄木鸟带来了新的栖息选项,有时与竞赛性物种(如红顶啄木鸟)以及人类活动引发的干扰存在竞争。
【地理分布】
该种广泛分布于美国东半部,包括东部沿海平原,以及东南部各州,从佛罗里达州到加拿大。自20世纪初以来,其分布区域持续向北和西扩展。例如,从达科他州到佛罗里达州,均有它们的栖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