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鹟科 > 黑鹟属 > 黄眼黑鹟
黄眼黑鹟

黄眼黑鹟

英文名:Yellow-eyed Black Flycatcher

学名:Melaenornis ardesiacus

【简介】
黄眼黑鹟(Melaenornis ardesiacus),英文名Yellow-eyed Black Flycatcher,属于雀形目、鹟科、黑 oran 属的一种小型鸟类。

【外形特征】
黄眼黑鹟体长约18厘米,体重在26至35克之间。这一物种的显著特征包括深黑色的头部、下颌、眉纹、前额和全身的深蓝灰色羽毛,腹部和胁部略显淡色。其翅膀的初级和次级飞羽呈现黑色,最夺目的特色是其明亮的淡黄色虹膜。喙和腿颜色为黑色,雄性和雌性个体在外观上几乎相同,但幼鸟的胸部会有细小的白色斑点,且腹部和下尾覆羽上也有较不明显的斑点,虹膜颜色较为灰黄。

【鸣叫特征】
黄眼黑鹟发出的声音粗糙,音调较低沉,有“raap, raap”的响亮声,以及尖锐的“tch-tchec”声。

【生活习性】
这些鸟类栖息于非洲阿尔伯丁裂谷区域的山地森林,具体地分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乌干达西部、卢旺达和布隆迪的山地森林中。它们偶尔也会出现在开放的灌木丛山谷底部和斜坡处。活动范围在海拔1300至2450米之间。黄眼黑鹟主要食用昆虫,比如毛虫和甲虫,常常从显眼的栖木上突然捕食,有时甚至在裸露的地面和道路上寻找猎物。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通常为1月至4月),黄眼黑 oran 呈现出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并保持强烈的领地意识。它们会构建由绿苔藓编制而成的松散篮形巢穴,这些巢穴使用细茎和纤维内衬,并通常建于4至5米高的小树枝交接处。每个巢穴包含2枚卵,但孵化及育雏阶段的具体细节尚未完全了解。

【外型辨识】
黄眼黑 oran 与其近亲——黑 oran 和南非黑 oran —在外观上有明显区别:黄眼黑 oran 的眼睛颜色较淡,且整体外观更加深邃。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黄眼黑 oran 的保护评级为LC(无危),即其目前并未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尽管它们的地理分布较为局限,并主要集中在阿尔伯丁裂谷的高山森林中。在乌干达较为常见,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数量也相对可观,但对其具体种群状况和种群变动的信息仍然有限。

【地理分布】
黄眼黑 oran 的分布区域涵盖了非洲中南部地区,具体限制在东刚果、乌干达西及卢旺达和布隆迪的山区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