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啄木鸟科 > 斑啄木鸟属 > 黄腰啄木鸟
黄腰啄木鸟

黄腰啄木鸟

英文名:Buff-rumped Woodpecker

学名:Meiglyptes grammithorax

【简介】
黄腰啄木鸟,学名为**Meiglyptes grammithorax**,是䴕形目啄木鸟科斑啄木鸟属的一种小型啄木鸟。该物种以其醒目的黑白条纹翅膀、大而深的眼睛以及条纹腹部著称。雄鸟具备明显的红颊纹,通常成对活动,常现身于低地和山边森林及其边缘地带。

【外形特征】
成体黄腰啄木鸟的体长约为17-18厘米,体重在31-50克之间。这种啄木鸟头部装有冠羽,雄性在脸颊还点缀有浅红色斑纹。其头背至上胸部呈灰色并带有淡淡的锈色斑点,眼周、额部及喙基均为淡黄色;背部以黑色为底色,点缀有锈色的横纹,臀部则呈黄色;翅膀为黑色,带有黄色横纹;尾部则为黑色,上有细小的锈色斑点。雌鸟的脸颊则没有这些红色斑纹。幼鸟与成鸟非常类似,只是颜色稍暗一些,横纹更宽。

【鸣叫特征】
发出单音的“pit”、“chit”或者类似的“pee”声,在飞行或兴奋时会有双击或松散系列形式的鸣声;另外它还会有持续约两秒以上的波动柔和的声音“drrrrrrrrr”。在两性相遇时,会发出类似于“wicka”的叫声,类似于美国Colaptes的叫声。

【生活习性】
黄腰啄木鸟活跃在原始林或次生林,包括沿海开阔地带和内陆森林。偏好森林边缘、开阔地带和次生植被区。活动范围可达1100米以上的海拔。平时常结成对生活,保持紧密联系,有时也会加入混群。觅食时多集中在树冠层、树梢及幼树,通过拣食和偶尔探查树皮和细枝上的食物。很少会进行强力的敲击觅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的具体时间未知,但推测可能始于3月延续到7月。雌雄双方都参与到展示和筑巢中,共同挖掘巢穴,高度可以从不足2米到高达15米,可在活树或枯木桩上筑巢。每窝通常产出2枚卵,但具体的孵化和育雏细节尚不清楚。

【外型辨识】
其与黄腰斑啄木鸟的区别在于胸部以黑底色带黄纹,且斑点和条纹为锈色而非白色石。头部周边的条纹密集而转变为淡黄色区域,并且雄鸟的红颊纹颜色较淡。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据环境指数(IUCN)评估,当前黄腰啄木鸟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 LC),但在新加坡已灭绝。而在泰国内外的保护区,如Khao Nor Chuchi保护区、Panti森林保护区、Way Kambas国家公园等,均有该鸟种的踪迹。

【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