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林角鸮
英文名:Cloud-forest Screech Owl
学名:Megascops marshalli
【简介】
秘鲁林角鸮(英文名:Cloud-forest Screech Owl,学名:Megascops marshalli)和秘鲁鸣角鸮(学名:Megascops koepckeae)均为鸱鸮科、鸣角鸮属的鸟类。前者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秘鲁中部及南部以及玻利维亚北部的云雾森林地带;后者则分布于秘鲁西北至西南地区和玻利维亚的一些区域。
【外形特征】
秘鲁林角鸮形体小巧,大小约为20至23厘米,雄鸟重105克,雌鸟重115克。面部盘呈红褐色并带有黑色边缘以及白色眉纹;全身颜色丰富,以深红棕色为主,带有黑色斑驳。翅膀上有白色斑点,尾巴呈条纹状。胸部红褐色,伴有深色条纹与虫蚀状纹理;腹部则较为淡白,也呈现深色条纹和斑点儿状。
秘鲁鸣角鸮的耳部鸡毛短但明显,面部呈灰白色,并伴有黑色条纹及边缘。
【生活习性】
这两种鸟类栖息于湿润且苔藓丰富的云雾森林中,偏好高海拔(1900至2600米)。它们是夜行动物,以昆虫为主食,偶尔也会捕食小型脊椎动物。繁殖具体细节尚不明确,但推测每年的6月至8月繁殖,或许用树洞筑巢。
【鸣叫特征】
秘鲁林角鸮叫声为连续柔和的哨音序列,类似于"pu-pu-pu-pu-pu…" 格式,声音较为低沉。
秘鲁鸣角鸮雌雄共鸣的叫声中伴有被描述为"ko-ko-ko-ko ka ka KA KAH!" 的响亮断续声音。
【繁殖习性】
秘鲁林角鸮繁殖具体细节尚不明确,但推测每年的6月至8月繁殖,或许用树洞筑巢。
秘鲁鸣角鸮种群特征以"Megascops kennicottii"命名,并在2012年被进一步明确为新物种。雌雄共鸣叫声中伴有响亮断续的声音。
【外型辨识】
秘鲁林角鸮与较大的萨氏角鸮相比,体形更小,且腹部的斑纹更容易被看到。
通常在较高的海拔可见。
【物种区别】
与较大的萨氏角鸮相比,体形更小,且腹部的斑纹更容易被看到。通常在较高的海拔可见。
【保护状况】
秘鲁林角鸮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物种;根据2016年版的资料,秘鲁鸣角鸮已被列为无危(LC)物种,并且《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2019年版也将其列入附录II。
【地理分布】
秘鲁林角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秘鲁中部及南部以及玻利维亚北部的云雾森林地带;秘鲁鸣角鸮则分布在秘鲁西北至西南地区和玻利维亚的一些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