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鸮形目 > 鸱鸮科 > 鸣角鸮属 > 须角鸮
须角鸮

须角鸮

英文名:Bearded Screech Owl

学名:Megascops barbarus

【简介】
须角鸮(学名:Megascops barbarus)和长耳须鸣角鸮(学名:Megascops trichopsis)均隶属于鸱鸮科鸣角鸮属。须角鸮体型较小,身长16至20厘米;长耳须鸣角鸮大小约16.5至19厘米。

【外形特征】
须角鸮主要分为灰棕色型和暗红色型两种颜色型态。灰棕色型鸟体上为灰色,下体淡色并带有深色斑点。暗红色型则呈红棕色,斑纹更为模糊。
长耳须鸣角鸮也有灰棕色型与红棕色型两种类型。灰棕色型面部浅灰色、头顶与肩部有黑色条纹及蠕虫状纹理;上体浅灰褐色,底面布满或较为淡色的斑点。

【生活习性】
须角鸮栖息于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与危地马拉西北部高山区(海拔1800至2500米),常见于湿润的松栎林和云雾森林中。长耳须鸣角鸮主要栖息在中美洲海拔750至2500米之间的山区松树和橡树林地。

【鸣叫特征】
须角鸮鸣声为连续3到5秒的低音颤音,首部音调上升随后下坠。
长耳须鸣角鸮则会发出“huru bububup, huru-bububup”的洞穴嚎叫。它们或被美洲角aklı鸮和西美鸣角akahli鸮共同占领的栖息区域共享。

【繁殖习性】
在春季3月至6月,须角鸮会占据自然树洞作为巢穴。
长耳须鳴角鸮每窝产2-4枚蛋,通常在啄木鸟废弃的洞中筑巢。繁殖季节为4-6月。

【外型辨识】
须角鸮成年个体身长约为16至20厘米,灰棕色型和暗红色型为其两种主要颜色型态。
长耳须鸣角鸮具有两种颜色型态:灰棕色型与红棕色型。两者脚趾间无羽毛覆盖,而须角鸮则有。

【物种区别】
须角鸮和长耳须鸣角鸮的主要区别在于体型、鸣声特征以及分布区域不同。

【保护状况】
全球范围内须角鸮的保护状况为“无危”,但墨西哥政府将此物种列为“濒危”。
长耳须鳴角鸮在全球范围内的保护级别为“无危”。然而,当地时间温发生变化和栖息地破碎等可能对其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