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顶角鸮
英文名:Black-capped Screech Owl
学名:Megascops atricapilla
【简介】
黑顶鸣角鸮(学名:Megascops atricapilla),也称作黑顶角鸮,是鸮形目鸱鸮科鸣角鸮属的一种中型猫头鹰。该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东南、巴拉圭东部和阿根廷东北部地区,栖息于低地湿润森林及森林边缘地带,也可见于灌木茂密的原生和次生雨林以及接近人类社区的林缘地带。
【外形特征】
黑顶鸣角鸮的体长约为22至23厘米,雄鸟通常重115至140克,雌鸟可达160克。根据羽毛图案及颜色不同,可区分为棕色、红褐色和灰色三种形态。所有形态均特征明显,具有一圈深色镶边的淡色面部圆盘、黑冠羽及突起的耳羽簇。眼睛的颜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从深棕色到琥珀黄色不等。鸟体上部为深棕且带淡白斑点和蠕虫状条纹;下部较淡,带有斑驳的不规则图案。
【生活习性】
黑顶鸣角鸮是一种夜行性鸟类,习惯在树冠层和低矮灌丛中进行捕猎。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蝗虫、蝉和飞蛾,偶尔也会捕食小型脊椎动物。捕食时常从栖木上扫描并迅速飞往目标。雄鸟通过鸣叫吸引雌性,在传统巢穴附近进行展示性歌鸣,以表明领地及繁殖需求。
【鸣叫特征】
黑顶鸣角鸮的鸣叫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其主要颤音鸣叫,持续约8至20秒,起初微弱后逐渐加强音量然后突然结束,频繁出现在交配期间。另一种短而分散的鸣声称为B曲,发出约3秒的弹跳音效果。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10月和11月,此时雄鸟会表现出睾丸增大。它们通常在树洞筑巢,可能使用废弃的啄木鸟洞穴。一窝通常产2至3枚卵。雌鸟独自孵化,雄鸟负责提供食物。但是,有关孵化期、育雏期及离巢后的照顾周期等具体信息仍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保护状况】
黑顶鸣角鸮被列为无危(IUCN红色名录2016年3.1版)。虽然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表明其分布较为广泛。
【地理分布】
该物种倾向于栖息在结构紧密的雨林、低矮灌木丛及森林边缘区域,海拔250-600米范围内较为常见。它们偶尔也会靠近道路与人类住区,表明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黑顶鸣角鸮的地理分布涵盖了巴西东南部(南巴伊亚至圣卡塔琳娜)、阿根廷东北部的北米西奥内斯省以及巴拉圭东部地区。在巴西阿帕拉多斯国家公园等地亦有观察记录。该物种的不同形态在特定区域相对集中,显示了一定的地理隔离特征,但总体种群保持稳定,未发现显著威胁因素。